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五師九0團地處阿拉山口大風口前沿,每年8級以上大風天數達160多天。近年來,該團大力開展三北防護林建設、風沙源治理、退耕還林還草等一系列行動,大力推進生態建設,向荒漠化宣戰,涌現出一批在風口前沿戰斗的生態衛士,王燕清就是其中一員。
“這兩天還是要抓緊時間雇人修枝,促進樹干木質化,還有個別草多的地方要抓緊時間雇人把草拔一拔……”6月26日,筆者見到雙河市塔格特紅果種植專業合作社社長王燕清時,他正在九0團風口前沿的生態枸杞基地忙著和社員商量枸杞樹管理方案。
“你別看現在這裡的枸杞林綠油油的,兩年前這可是寸草不生的戈壁灘。”說起這片地的變化,王燕清感慨頗深,因為地處九0團風口前沿,這裡幾乎種什麼虧什麼,團場很多職工都不敢在這片土地上種植作物。
2017年,經過多方考察,反復思考,王燕清決定在這片荒灘上種植枸杞樹。
“當時我就想著,如果這片地不種東西,最終就會被風沙侵佔。我們合作社考察了各種作物,其中耐旱而且喜歡沙質土壤的枸杞樹最適合種植,所以我們決定在這種枸杞樹,在風口前沿建起一道綠色屏障。”王燕清說。
生態枸杞基地是九0團2017年的退耕還林工程,獲得了384萬元中央財政資金支持。為了生態枸杞基地發展,2年多來,王燕清的合作社又先后投入資金1200多萬元,人工栽植枸杞苗30萬株。雖然生態枸杞基地苗木成活率達到90%以上,但是卻一直沒有見到效益。
“我們當初預計生態枸杞基地能在第三年的時候初見效益,但因為處於九0團風口的最前沿,環境比較惡劣,再加上是在戈壁灘上種植,所以枸杞樹生長非常緩慢,生態枸杞基地要見到效益至少還要等2年到3年。”王燕清說,“這2年多來,我們合作社一直在投入資金,多虧了家人、朋友的幫助和社員的理解,讓我不用為資金而發愁,現在我依然對生態枸杞基地的前景非常看好。”
目前,雙河市塔格特紅果種植專業合作社共有社員14名,馬義良就是其中一名,2年多來他一直負責枸杞林管理。說起大家伙一起干的這份“綠色事業”,他贊不絕口。
“我在九0團生活了10多年,以前種棉花,由於棉田離風口近,每年都要受災,有時候忙活一年還可能顆粒無收。2017年,合作社准備干這個生態項目時,我第一個舉手贊成。”馬義良說,他最不能忘卻的就是以前漫天黃沙的景象,現在有機會有能力為團場生態環境保護出力,當然義不容辭。
經過2年多的管理,生態枸杞基地2400畝枸杞林和配套的200多畝防風林已初具雛形。
“在風口前沿建起一道綠色屏障,不隻有我們自己的努力,從國家到團場黨委都給了我們莫大的支持,生態枸杞基地項目享受了國家退耕還林補助政策,團場也在各方面給予支持。”王燕清說,作為九0團的一分子,在取得經濟效益的同時還能為團場生態環境保護作貢獻,他感到很驕傲。
正如王燕清所說,他們不僅自己在奮斗,還有九0團黨委的支持。九0團黨委不僅邀請了新疆農業大學枸杞方面的專家和教授來團場,為合作社進行技術指導,還為合作社爭取外出學習培訓的機會,通過一系列舉措為合作社發展“鋪路搭橋”。
說起今后的發展思路,王燕清侃侃而談:“首先,我們合作社一定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其次,在生態枸杞基地現有基礎上,我們要進一步加大投入,擴大枸杞種植面積﹔另外,我們還想打造枸杞品牌,建立有機枸杞生產基地,讓有機食品走進千家萬戶……”(兵團日報 李芳芳 、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