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披綠” 土地“生金”

2019年07月04日18:19  來源:人民網-新疆頻道
 

進入塔裡木盆地,沿塔裡木河來到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三十三團,這裡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沙漠綠洲”,盛產棉花、香梨,馬鹿養殖也聞名新疆。

站在視野開闊、滿眼綠色的棉花地旁,張蘭花盤算著今年的收成:“去年我種植的棉花收入16.2萬元,期待今年收入更高。”

回想剛到兵團的時候,張蘭花很是感慨,“那時候初來乍到,這裡除了漫天的大風黃沙,就是茫茫沙丘。我就想,能在這裡待下去嗎?沒想到,這一留,就是19年。”

“當時我就抱定一個信念,隻要能掙上錢,別人能干我也能干。”張蘭花身上迸發出一股拼勁,她學習摘無效花蕾、搞點片防治,邊學邊實踐,漸漸掌握了從治鹼、整地、播種、田管、綜合防治到採摘的一整套植棉技術。

2003年,張蘭花盈利2萬元,那是她在兵團從土地裡“刨”到的“第一桶金”。5年后,她種植的77畝棉花經專家測產,皮棉單產達到179.6公斤,張蘭花成了兵團級植棉高產狀元。

有一年,她承包的棉田遭遇了一場罕見的冰雹,原本枝繁葉茂的棉株,瞬間變成光杆“禿頭”,慘不忍睹。張蘭花擦干眼淚,不等不靠,連續4天奮戰在棉田,把受災的棉株一棵棵重新扶起,把殘枝碎葉整理好。沒想到,這一年她種植的棉花籽棉單產達456公斤,純收入6萬多元。

張蘭花種棉花越來越自信。連隊有84畝地是鹽鹼重、雜草多,誰都不願承包的“棄耕地”。連長找到張蘭花,她二話沒說答應承包,並決心把這塊地打造成“精品田”。為了這份承諾,張蘭花找來挖掘機把鹽鹼重、鹼片大的土層挖走,再拉來沙土進行土壤改良……經過努力,使這塊有名的“棄耕地”變成了穩產高產田,連續6年棉花單產達到480公斤以上。

在兵團這個現代化農業的“大學校”,張蘭花成為一名擁有超高種植技術的兵團職工。

“跟著技術員學、參加科技培訓、外出觀摩,從播種、田管到採摘,一整套的植棉技術我已熟練掌握。”張蘭花說,她慶幸自己當年留了下來,才能從團場淘到金,過上富足的生活。

今年年初,張蘭花稍有空隙就忙著上網查看棉花品種信息,源源不斷地把地膜、種子、肥料等農用物資拉往自己的家裡和地裡。

2018年以來,兵團實施團場綜合配套改革,取消了“五統一”。張蘭花真心為改革點贊:“如今,職工成為土地的‘主人’,用誰的農資,把產品賣給誰,自己說了算,改革帶來了大實惠。”

張蘭花始終堅信,有付出就有回報。她給新來的職工免費提供技術指導,講解栽培模式,傳授植棉技術,她指導的黨亞龍、馬彥霞、張兆杰3名職工2018年純收入都達到10萬元以上。

“收入10萬元不算多!”張蘭花說,“現在條件多好啊!職工家裡都有農機、私家車,很多職工在庫爾勒市買了樓房。農忙時住團部、節假日住城市,冬閑時大家喜歡去內地旅游。”

採訪結束時,張蘭花開朗地笑著,用當下最時髦的一句話說:“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她覺得,最了不起的是兵團人的奮斗,讓荒漠“披綠”,讓土地“生金”。(兵團日報 殷雪靜)

(責編:陳新輝、韓婷)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