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內生動力活力 提升獲得感幸福感

兵團推進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紀實

2019年07月05日13:35  來源:人民網-新疆頻道
 

2017年,針對兵團團場教育長期存在的體量小、資源調配難度大、人力財力受限等問題,結合團場改革實際,兵團黨委決定實施團場學校辦學管理體制改革,即由“團辦團管”改為“師辦師管”。

2018年,兵團黨委將團場學校改革納入團場綜合配套改革工作統一部署、統籌推進。截至目前,兵團221所團場學校全部整體移交師市統一管理。

得益於兵團實施的團場學校辦學管理體制改革,團場學校教師待遇不斷提高、教育管理體制逐漸理順、教育資源使用效率不斷提高……

“改革后,教師獎金多了、待遇好了,以前存在的職稱評審和聘任兌現的難題也得到了解決。作為一名教師,我的獲得感大大增強,工作積極性和熱情自然提高了,我對今后做好教學工作充滿信心。”不知不覺間,潘麗君在五家渠第三中學工作快1年了,6月30日,提起團場學校“師辦師管”的辦學體制和管理體制,她笑著說。潘麗君幸福的笑臉和真切的獲得感,正是兵團推進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取得成就最直觀、最生動的體現。

由“團辦團管”改為“師辦師管”

改革以來,六師五家渠市經過資源整合,將團場高中全部撤並到五家渠市,還新建了1所完全中學——五家渠第三中學。2018年9月,五家渠第三中學首批招收學生2260人,並由六師五家渠市教育局協調,抽調了193名骨干教師到該校交流任教,潘麗君就是其中一員。

“我們學校的教師都是由師市教育局審定、直接從師直及各團場學校選調來的。”五家渠第三中學校長閻衛健感慨地說,這放在改革前,根本不可能。

正如閻衛健所說,過去團場教師調配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改革前,團場學校教師的編制在團場裡,調配需要多方協調商量。改革后,各團場學校編制人員管理、經費和資產、學校土地、建筑、設施設備等,全部一次性整體移交各師市統一管理,形成了團場學校“師辦師管”的辦學體制和管理辦學新格局。

在改革過程中,為進一步提高教育部門的管理服務能力,各師市教育局均成立了黨委或黨組,完善了教育局內設機構,核定了14個師市教育部門事業機構編制,人員編制較改革前大幅增加。

兵團教育局基礎教育處副處長劉國棟介紹,兵團221所團場學校共移交編制內教職工20936人,移交特崗教師2030人,移交經費3.37億元、資產24.05億元。

如今,兵團各師團場學校由師市統一管理,改革成效明顯。

六師一〇二團學校黨總支書記陳兵說:“我們學校共有在校學生2372人,一直存在學生多、教師少、教學設施配備不足等難題。”

改革后,六師五家渠市教育局全力協助一〇二團學校解決教師及教學設備不足的難題,先后從其他教學設備富余的團場學校為該校調配來價值80萬元的課桌椅、教學一體機、實驗室器材等教學設備。

同時,六師五家渠市教育局還選調了28名教師到該校交流任教。2018年新學期,教師及教學設備到位后,一〇二團學校積累多年的難題得以解決。

由“學校人”變為“系統人”

改革后,教師的地位待遇得到全面落實,這是潘麗君、陳兵共同的感受。

“改革后,團場學校教職工和師市直屬學校教職工執行城鄉統一標准,在住房公積金、職稱評聘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陳兵說,“從‘學校人’變為‘系統人’,教師地位和待遇都提高了,這對留住教師、穩定教師隊伍、引進優秀教師都十分有幫助!”

過去,團場學校教師享受不到師市直屬學校教師的待遇政策,收入較低。改革后,團場學校教師精神文明、綜合治理、績效考核等一次性獎勵納入財政保障,和師市直屬學校教師享受同等待遇,有效緩解了團場學校多年來存在的優秀、年輕教師“引不進、留不住”問題。

六運湖農場學校教師李靜表示,改革后待遇提高了,自己在團場買房安家,再也不想調動工作的事情了,今后要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對此,一〇二團學校教師邵俠也深有感觸。他說:“現在,我們團場教師的待遇提高了,外出交流培訓的機會多了,老師們的動力足了、眼界寬了,大家在一起交流,討論的都是如何提升教學水平、改進教學方法,整個學校的教育教學氛圍變得更積極向上了。”

除了提高團場學校教師待遇外,六師五家渠市還試點實施績效工資分配改革工作,充分發揮績效工資的杠杆作用,真正做到干與不干不一樣、干多干少不一樣、干好干壞不一樣,激勵廣大教職工愛崗敬業。同時,六師五家渠市還試點實施職稱聘用改革工作,建立低職高聘、高職低聘的有效激勵機制,實行多勞多得、少勞少得、優績優酬待遇政策。這項政策進一步激發教師的競爭力、創造力,達到穩定教師隊伍、吸引師資人才、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的目的。

自建校以來,五家渠第三中學就開始試點實施績效工資分配改革工作,為此,學校專門制定了《教職工績效工資考核方案(試行)》《教師職稱聘用改革管理辦法(試行)》等,從考勤、教學教研成果、學生成績等多方面對教師進行考核,並與績效工資挂鉤,真正實現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的目標。

閻衛健說:“今年,明顯感覺我們學校教師團隊競爭意識比以前更強了,教學質量也在不斷提升。”

由“單兵作戰”到“捆綁式發展”

2018年9月,五家渠第三小學校長田新堂來到一〇二團學校交叉任校長一職。

“一方面,對學校教師及教學環境完全不熟悉,另一方面,作為六師第一批交叉任職的校長,要想做好這一工作,壓力很大。”已有多年教學及管理經驗的田新堂坦言最初自己“心裡很忐忑”。

改革以來,團場學校教師由“學校人”變為“系統人”,為開展師域內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工作破除體制機制“壁壘”,為開展強校弱校捆綁式發展、組建教育集團等工作創造了條件。

2018年,六師五家渠市結合改革前師市范圍內團場學校領導班子年齡大、結構不優,校長教師交流比例較低等實際情況,組織28所學校的47名校長、書記交叉任職,師域內231名教師進行了交流。

重新制訂教研計劃,增開講述兵團歷史、兵團精神及梧桐鎮發展歷史的校本課程,進一步加大“家長學校”的建設力度……來到一〇二團學校后,田新堂做了很多工作,他說:“改革后,學校面貌煥然一新,教職工的精氣神更足了。”

目前,六師五家渠市師域內聯合教研已全面實現。改革前各學校“單兵作戰”,改革后六師五家渠市4所中小學與團場學校實行“學區長制”,強校幫弱校、捆綁式發展,聯合教研、聯合備課、聯合評課已成常態,團場學校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全面增強,孩子在家門口即可享受到公平、優質的教育。

“下一步,我們將不斷完善團場學校‘師辦師管’相關配套政策、制度,推動師市和團場進一步統籌教育資源配置,優化學校和幼兒園布局,努力構建布局結構合理、學位供給充足、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較高的基礎教育體系,努力實現基本教育公共服務均等化,進一步放大團場學校改革效應。”兵團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黎興平說。(兵團日報 姜小薇)

(責編:陳新輝、韓婷)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