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有期,愛無期

兵團第二批赴南疆支教人員二三事

2019年07月10日16:09  來源:人民網-新疆頻道
 

“這是心的呼喚,這是愛的奉獻……”《愛的奉獻》這首歌曲人們曾經耳熟能詳。如今,這首歌曲在南疆學前支教工作中得到了詮釋。近日,兵團及各師市派出的第二批支教人員完成了為期一年的支教任務,回到了各自的工作崗位。一年來,他們帶著愛與責任,與當地教師一道,大力提升南疆幼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水平,全面提升南疆學前教育質量,在三尺講台上譜寫了一首首動人的支教協奏曲。

收獲成長的幸福

小朋友一個勁地哭泣,怎麼問也不回答,仔細觀察,發現原來是褲子尿濕了﹔家長忘了接,小朋友情緒低落,講故事、唱兒歌,不斷安撫“你的爸爸媽媽臨時有事,一會兒就來接你了”……

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四十四團中學幼兒園支教的一年時間裡,石河子大學文藝學院音樂系民樂教師李楊過得無比充實。每天,她都守著一屋子天真活潑的孩子,心裡被愛裝得滿滿當當。

李楊出生在石河子,在四川成都學習音樂,碩士畢業后回到家鄉任教。支教前,李楊做好了過一年“艱苦生活”的心理准備。一個支教老師帶著零星幾個孩子,堅守在人跡罕至、缺水缺電的偏僻小山村……這是以前媒體報道給李楊留下的“支教印象”。

2018年8月,抵達四十四團后,李楊看到團部車水馬龍,新建的幼兒園窗明幾淨,多媒體教學一體機和電鋼琴等教學設施一應俱全。她為南疆師團的發展而感慨,信心滿滿地投入到支教工作中。

支教生活剛剛開始,李楊便遭遇了“最痛苦的事”。初入園的部分小朋友進了園就開始哭鬧,有的還滿地打滾﹔很多孩子不會說國家通用語言,無論是餓了、渴了,還是身體不舒服,都不會表達,只是一個勁地哭……有著兩年大學授課經驗的李楊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的“陣勢”,她“急得想和他們一起哭”。

“教育小孩子,最需要的是愛和耐心。”支教后不久,李楊總結出了經驗。和幼兒們說話時,李楊會俯下身子側著耳朵,臉上始終挂著淺淺的微笑。她一點一滴摸索干好幼教工作的方法:孩子哭了,把孩子攬進懷裡﹔教孩子用肢體語言表達自己的需要﹔利用生活場景教孩子說國家通用語言……

“有的孩子家裡有羊圈,頭上有虱子。”有人勸李楊不要和幼兒太親近,她不為所動。一次,李楊真的遇到了一個頭上有虱子的小女孩。李楊用偏方給小女孩治虱子,還將她的父母請到幼兒園,給他們講解注重家庭衛生的重要性。

在教學中,李楊細致地觀察孩子每天的進步和變化,及時給予他們表揚和鼓勵。她引導班裡的小朋友們為勇於回答問題的小伙伴點贊,還自費購買了許多卡片、本子作獎品。

“獎罰必須分明,這有助於孩子將來明辨是非。”李楊說,孩子不守紀律、搗蛋時,她也會板起臉來進行批評教育,讓孩子知道這是錯誤行為,下次不能再這樣做。

為了在教學中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和優勢,每天上課,李楊都會用電鋼琴彈奏出歡快的兒歌,讓孩子們在音樂中翩翩起舞,快樂玩耍。李楊還找來琵琶、熱瓦普、都塔爾等各種樂器,給孩子們講解中華民族傳統民樂的相關知識,幫助孩子們開闊眼界。

時間一天天過去,白皙、恬靜、渾身散發出一股書卷氣的李楊成了幼兒園裡最受孩子們歡迎的老師之一。孩子們到幼兒園時會從口袋中掏出幾顆紅棗、杏子,送給他們最喜歡的李楊老師吃﹔課外活動時,小朋友會抱著李楊不肯鬆手。

在四十四團中學幼兒園,李楊除了完成教學任務,還要為孩子們打飯、洗碗,打掃教室衛生。“我幾乎把以前沒干過的活都干了。”李楊笑著說,“和孩子們一起成長就是我最大的收獲。”

李楊坦言,在南疆支教挺累的,但看到孩子們的國家通用語言說得越來越好,每天都有進步,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情暖小古麗

6月30日,三師五十三團中心幼兒園迎來了學期末的最后一天,這也是該園幾十名支教干部與孩子們分別的日子。早晨11時許,在各間教室裡,支教干部們有的和孩子們依依惜別,有的和孩子們簇擁在一起,在手機上瀏覽著一年來的點點滴滴。而此時,來自七師疾控中心的支教干部王楠正驅車前往離五十三團團部6公裡遠的四連,他要去和他最關心的孩子阿依謝木·古麗告別。

故事還得從半年多前說起。2018年10月26日,在五十三團中心幼兒園中一班任教的王楠發現班裡的孩子阿依謝木·古麗兩天沒來上課。下課后,王楠立即打電話聯系阿依謝木·古麗的家長。阿依謝木·古麗的母親手機關機,父親買海提·卡斯木電話雖然接通了,但由於語言不通,王楠無法了解阿依謝木·古麗家裡的詳細情況。

第二天,放心不下孩子的王楠專門乘車前往阿依謝木·古麗家。走進院子,王楠看到阿依謝木·古麗家中有兩間土坯房,房間內雜亂無章。通過了解,王楠得知阿依謝木·古麗一家原本有4口人——父親、母親、5歲的阿依謝木·古麗以及7歲的哥哥。阿依謝木·古麗的父親腿部殘疾,行動不便,隻能干一些簡單的活,一家人的生活幾乎全靠她的母親一個人賺錢支撐。然而,天有不測風雲,2017年年初,阿衣謝木·古麗的母親罹患癌症,為了給母親治病,他們一家幾乎花光了家中全部的積蓄。

2018年10月22日,阿衣謝木·古麗的母親久治不愈,離開了人世。

阿衣謝木·古麗的母親離世后,阿衣謝木·古麗一家失去了頂梁柱,阿依謝木·古麗的父親買海提·卡斯木因過度悲傷,變得愈發消沉,兩個孩子也無人照看。看到阿衣謝木·古麗一家的情況,王楠當即拿出200元給買海提·卡斯木,以解燃眉之急。隨后,王楠把阿依謝木·古麗一家的情況如實地向七師疾控中心副主任楊海東作了匯報。

2018年11月,七師疾控中心召開職工大會,號召大家為阿依謝木·古麗一家捐款。最終,七師疾控中心共募集愛心善款2300元、衣物近100件。

2018年12月6日,五十三團中心幼兒園領導和王楠把衣物分發給幼兒,並驅車前往阿依謝木·古麗家,把2300元交到買海提·卡斯木手中。買海提·卡斯木感激地說:“謝謝你們對我們一家的幫助。”

在五十三團中心幼兒園領導和王楠的幫助和鼓勵下,買海提·卡斯木逐漸走出了生活的陰霾,努力打零工增加家庭收入,每天准時接送兩個孩子上幼兒園和小學。看到阿依謝木·古麗又恢復了往日的快樂,學習生活也進入正規,王楠感到無比欣慰。

愛心還在繼續。2019年4月9日,七師疾控中心再次向五十三團中心幼兒園捐贈了價值1200元的彩筆、彩色黏土、折紙等學習用具。

王楠說:“雖然支教工作已經結束,但我對五十三團中心幼兒園孩子們的關心和幫助不會結束。希望孩子們能健康快樂成長,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科技助力教學

6月17日下午,南疆的氣溫升至30攝氏度以上。在五十三團第二幼兒園小二班教室裡,30多名孩子伴隨著兒歌跟著老師許文華歡樂地跳舞。隻見許文華一會兒在前排做示范,一會兒走到孩子中間糾正動作,汗水順著她的臉頰往下淌……

許文華是來自兵團水利局的支教干部。2018年8月,她響應組織號召,奔赴五十三團第二幼兒園,開展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

五十三團第二幼兒園共有幼兒721名,維吾爾族孩子佔97%以上,許文華在該園小二班擔任語言課教師。

許文華在上課和平時與孩子的交流中觀察到,小班的維吾爾族孩子基本上不會說國家通用語言,幼兒園的各種教學輔助設備也很簡陋,但孩子們對新鮮事物很感興趣,對學習新知識也充滿了渴望。

許文華說:“那時,我一直在思考,能否在這短暫的一年中,切實為南疆學前教育做點什麼。我想給這裡的孩子帶來一些教育的前沿信息,比如使用AI(人工智能)技術輔助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工作。”

許文華決定,為五十三團第二幼兒園自費捐贈一台先進的人工智能學習機器人。“有了這台設備,即使我以后離開幼兒園回到了原單位,孩子們也可以利用這台設備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許文華說。

許文華把這個想法告訴了遠在烏魯木齊的丈夫,得到了丈夫的大力支持。在查找了大量資料后,許文華夫婦最終選定了一款由廈門智童公司生產的、價格為1.1萬元的“小科”智能機器人。

廈門智童公司相關負責人知道了許文華夫婦的善舉后,專門召開會議商討。最后,該公司決定以50%的價格售出這台“小科”智能機器人,以此作為該公司對南疆學前教育的支持。不僅如此,該公司還專門委派專業技術人員從廈門趕到圖木舒克市,為五十三團第二幼兒園師生講解“小科”智能機器人的使用方法,使其在日常教學中發揮出最大作用。

2018年10月27日,演示課上,第一次看到“小科”智能機器人的孩子們興奮不已,把機器人團團圍住。廈門智童公司專業技術人員謝富斌通過二維碼給“小科”智能機器人發送指令,讓“小科”機器人完成了過河的演示,孩子們在游戲中了解了河流的寬度應該怎樣測量,學到了很多關於河流、橋梁的知識。

此后,五十三團第二幼兒園老師利用“小科”智能機器人引導孩子們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學習唱歌跳舞等。“小科”智能機器人成了孩子們的好伙伴。

許文華說:“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使南疆的孩子們在接受教育過程中享受到更多高科技發展的成果,學到更多的知識,將來為建設家鄉貢獻力量。”(兵團日報 禚藝、石芳純、何勇、劉怡心)

(責編:陳新輝、韓婷)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