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團發展成就巡禮·二師鐵門關市篇

絲路雄關展新顏

2019年09月09日11:11  來源:兵團日報
 
原標題:兵團發展成就巡禮·二師鐵門關市篇

從荒原到綠洲,從一窮二白到脫貧奔小康……60多年來,在兵團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傳承著紅色血脈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鐵門關市砥礪前行,盡展新顏。

2018年,二師鐵門關市實現生產總值152.4億元,人均生產總值68695元,塔裡木盆地東段的生態屏障進一步筑牢。

堅守“兵”的職責,維穩戍邊看家本領不斷增強﹔開創深化改革和向南發展新局面,綜合實力顯著提升﹔現代化大農業托起綠色糧倉,為團場發展注入不竭動力﹔當好生態衛士,建設美麗家園,生態文明底色更加鮮亮﹔用情用心改善民生,各族群眾日子過得更加殷實﹔守望相助、兵地共建,各族群眾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守衛祖國邊疆,共同創造美好生活。

downLoad-20190909094345(1)

二師三十八團城鎮化建設(資料片)。李嘉成 攝

維穩戍邊 使命在肩

“立正,稍息,向右看齊!”8月30日,在二師三十七團民兵訓練基地,來自各連隊的173名民兵正在進行應急處突演練。

“關鍵時刻要挺身而出,這是我們兵團民兵的責任和義務!”參訓民兵李文譚說。

65年來,兵團堅持亦兵亦民、勞武結合,建設了一支數量足夠、素質較高的民兵隊伍。

新形勢下,二師鐵門關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建設一流民兵隊伍”囑托,以拉得出、用得上、干得好為根本標准,大力實施精兵戰略,加快一流民兵隊伍建設。

積極落實職工、土地、民兵“三位一體”管理體制,目前,二師鐵門關市基干民兵全部實行實名制管理,維穩戍邊能力不斷提升。今年以來,二師鐵門關市強化練兵備戰鮮明導向,扎實開展好全員大冬訓,“兵”的意識進一步強化,“軍”的屬性進一步彰顯。

二師鐵門關市強化兵地維穩聯動,出動民兵參與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維穩工作,派出民兵赴喀什市擔負維穩執勤任務,武警兵團執勤第六支隊常態化參與庫爾勒市巡邏執勤任務。如今,二師鐵門關市民兵參與地方網格化巡邏防控和社會面穩控、重大突發案件處置、重大活動維穩安保已成常態。

“通過推進團場綜合配套改革,職工有了自己的身份地,民兵隊伍更加穩定,我們要大力實施精兵戰略,切實把基干民兵隊伍建精、建實、建強。”二師鐵門關市黨委書記、政委吳彬說。

深化改革 落地有聲

土雞、土鴨、土鵝、新鮮採摘的蔬菜和香梨……在二師三〇團三連職工康淑利開辦的梨香農家樂裡,農家美味吸引著四面八方的游客。

“周末游客最多,能達到100多人,家禽是自己養的,菜是自己種的,香梨也到了最佳的品嘗季,嘗過的客人都喜歡。”康淑利每天一大早就開始忙活,還帶動了連隊婦女來農家樂做鐘點工。

2018年4月,在連隊“兩委”的幫助下,康淑利籌集到了50萬元啟動資金,在自家的梨園裡建起了集採摘、燒烤、美食、休閑、娛樂為一體的農家樂。“去年純收入達到10萬元,是改革給我們帶來了好日子。”康淑利說。

downLoad-20190909094454(1)

二師二十九團二連“兩委”人員為職工講解種植技術(資料片)。李嘉成 攝

發展果園經濟、成立合作社、當果品經紀人、到企業務工、去城市創業……推進團場綜合配套改革以來,連隊職工干事創業的積極性高漲,連隊“兩委”主動轉變身份,積極服務職工,為大家爭取貸款、培訓、就業創業幫扶等好政策。

增加農家樂的蒙古包數量,擴建採摘基地,再建一個家禽養殖基地,還要認真學習內地民宿經營管理經驗……眼下,康淑利正謀劃著擴大農家樂的規模,帶動身邊更多的群眾致富。

今年前6個月,新疆冠農天灃物產有限公司番茄產品銷售量達6.1萬噸,超過去年一年的銷售總量﹔皮棉銷售量達9.1萬噸,與去年全年的銷售總量持平﹔糖類產品銷售量達4.1萬噸,與去年一年的銷售總量大致相當……可喜的成績,歸功於二師鐵門關市國資國企改革陸續釋放出來的巨大活力。

downLoad-20190909094442(1)

二師二十二團職工在戈壁灘晒場晾晒番茄干(資料片)。 栗衛平 攝

新疆冠農天灃物產有限公司銷售人員李艷已經連續兩個季度被評為番茄產品銷售“排頭兵”。李艷自豪地說,企業改革后,新的績效激勵機制解除了銷售人員的束縛,銷售人員在做好終端產品銷售的同時,還可以圍繞供應商開展貿易服務。目前,公司生產的番茄產品遠銷中東、非洲、意大利、俄羅斯等地區和國家,產品80%以上出口。

二師鐵門關市在堅定不移推進團場綜合配套改革的同時,堅決打好國資國企改革攻堅戰。截至目前,該師市分類處置232家國有企業,妥善分流安置職工2967人。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基本實現了精簡瘦身、布局優化、活力增強,2018年實現利潤3.46億元,較上一年增長40.11%。

產城共融 筑巢引鳳

2012年12月29日,鐵門關市正式挂牌成立。

在二師干部群眾勤勞汗水的澆灌下,一座現代宜居的軍墾文化名城正在崛起。

產業是城市發展的基礎,城市是產業發展的載體。建市近7年來,鐵門關市在推進產城融合進程中,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鎮服務功能,統籌市域“一市兩鎮一區(鐵門關市、博古其鎮和雙豐鎮、鐵門關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

目前,城市建成區擴大到6平方公裡,經濟總量佔到了全師的40.7%,經濟發展引擎作用逐漸凸顯。根據規劃,到2020年,鐵門關市中心城區常住人口將達到6萬人,城市建設用地將達到10.5平方公裡,人均城市建設用地將達175平方米。

寬敞的廠房,先進的設備,整齊的紗錠……9月4日,記者走進位於二師鐵門關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鐵門關市星宇信達紡織有限公司紡紗車間,隻聽機聲隆隆,一派繁忙的生產景象映入眼帘。

兩年前,這裡還是一片空地,如今已建起了一座產品標准化、生產自動化、產業規模化的現代紡織工廠。該項目總投資18億元,是集紡紗、織布、銷售於一體的全產業鏈項目,引進國際一流的設備和技術,可生產各類棉紗及家紡產品,紡紗車間日產量達16噸,毛巾車間的年產量可達5000萬條。

鐵門關經濟技術開發區下轄鐵門關經濟工業園、綠源工業園、和通工業園、雙豐工業園4個園區,規劃面積54.5平方公裡,初步形成了農產品精深加工、機械裝備制造、化工新材料和紡織服裝生產的產業發展布局。

今年以來,二師鐵門關市全力推進工業轉型升級,著力完善“三基地一集群”產業布局,加快新疆大疆潤洋化工醫藥中間體項目、新疆峰青雲淡環保科技公司新建年產3萬噸聚合氯化鋁PAC高效污水處理劑項目等19個重點項目建設,前6個月預計完成工業增加值15.2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1.7%。

產業集聚效應進一步增強,成為拉動二師鐵門關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引擎和新動能。目前,二師鐵門關經濟技術開發區已入駐企業375家,落戶工業企業51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1家,產值超億元企業11家,吸納就業6800余人。

力補短板 民生優先

在連隊干了20多年農活的郝玉霞怎麼也想不到,她能告別圍著鍋灶和土地轉的生活,穿上干淨的工裝,成為一名紡織工人。

走進鐵門關市新恆立紡織有限公司環錠紡生產車間,職工郝玉霞和數十名工友正在加班加點工作。

“我在新恆立紡織有限公司上班快三年了,現在每個月工資4000多元。以前丈夫一個人負擔一個家,現在是我們兩個人共同努力。”郝玉霞熱情地介紹著自己的新生活。郝玉霞是二師二十九團職工, 2016年,通過二師婦聯牽線,郝玉霞來到新恆立紡織有限公司上班,憑著踏實肯干和勤奮好學,她很快成為車間骨干。

堅持就業優先,筑牢民生之本。2016年以來,二師鐵門關市累計吸納4000多名地方富余勞動力到市屬企業就業。鐵門關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的新恆立紡織有限公司、新興紡織有限公司、新來福紡織有限責任公司等累計招聘少數民族員工2600余人,投入培訓資金超過700萬元,加快了他們脫貧增收致富的步伐。

“最近身體感覺怎麼樣?藥吃完了嗎?”8月17日,二師二十二團一連職工蔣建明家的簽約家庭醫生上門對他進行家訪。“小病在家治,大病去醫院,現在我不出門就可以享受到健康管理服務,這都要感謝黨的好政策。”說到二師二十二團醫院提供的人性化健康管理服務,蔣建明連聲稱贊。

為解決基層群眾看病難的問題,二師各醫院每年定期派出醫療義診服務小分隊赴團場和地方鄉鎮,免費為群眾義診,共減免困難群眾門診挂號費、診治費4萬余元。2018年,二師建成了鐵門關市人民醫院、婦幼保健院等醫療衛生服務設施,積極推進醫聯體建設,持續推進分級診療和家庭醫生簽約工作,完成全民免費健康體檢31820人。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2018年,二師鐵門關市投入資金7500萬元,全面改善各類學校辦學條件。目前,二師鐵門關市適齡幼兒入園應入盡入,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保持在100%,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100%,建成鐵門關第一中學,鐵門關職業技術學院獲批並實現對外招生。

改善民生,交通先行。兩個月前,庫爾勒市至鐵門關市城際道路——庫鐵大道全線貫通,庫爾勒市、鐵門關市兩城之間形成半小時經濟圈,有力地推動了二師鐵門關市人口集聚和沿線區域產業集群化、兵地融合發展一體化。

downLoad-20190909094358(1)

二師鐵門關市新春文藝晚會演出現場(資料片)。栗衛平 攝

截至2017年年底,二師鐵門關市100%的連隊通公路,100%的連隊通電,100%的連隊通電話﹔100%的團場有圖書館、文化站,100%的團場有公園及休閑健身廣場,100%的團場有醫療衛生機構,100%的團場有執業(助理)醫師,職工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

生態新城 綠色發展

9月的塔裡木墾區,正是瓜果飄香的時節。香梨挂滿枝頭,紅彤彤的番茄正在採摘,胡楊樹、紅棗樹、枸杞樹枝繁葉茂,將墾區點綴得生機勃勃。

在距離二師鐵門關市800多公裡的二師三十七團,該團四連黨支部書記徐豐收正在團場的治沙基地查看大芸(學名肉蓯蓉)的長勢。站在梭梭林裡,徐豐收望著遠處的一座座沙丘,發出感嘆:3年前,這裡還是“一天能吃二斤土,白天不夠晚上補”的不毛之地,如今竟變成了綠洲。

三十七團土地總面積16.8萬畝,氣候干燥少雨,脆弱的生態環境制約著團場經濟可持續發展。2013年,該團提出“生態立團,環保優先”的發展理念,計劃用5年時間植樹造林1.6萬畝,栽植各類苗木1000余萬株。

截至2018年年底,三十七團林地面積達到2.46萬畝,是2013年的3倍多,森林覆蓋率接近70%。一道道堅實的綠色屏障,抵御著風沙的侵襲,現在該團的風沙浮塵天氣少了,農作物受災次數逐年減少。

二師鐵門關市把防沙治沙作為生態文明建設和促進沙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走出了一條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並重、治沙與治窮共贏的荒漠化防治道路。

downLoad-20190909094410(1)

二師二十四團漁業養殖基地(資料圖)。李嘉成 攝

為防沙治沙,塔裡木墾區5個團場的6萬多名居民每年參與植樹造林,抵御沙漠侵襲。在他們的努力下,一條長180公裡、寬14公裡的綠化帶成為沙漠中的綠色奇跡,保障了塔裡木河下游“綠色走廊”的暢通。目前,二師已經初步建成了25萬畝紅棗、20萬畝香梨、2.5萬畝葡萄、2萬畝黑枸杞種植基地。

“栽了樹,種了花,環境好,空氣也好,還建了沿河步道和公園,就連小區都建得像公園一樣,我每天都要出來遛彎。”家住鐵門關市河北花苑小區的孫淑梅老人高興地說。

二師鐵門關市在加快發展的同時,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堅持以“綠色”為底色,將“青山、淨沙、秀水、綠林、田園、樂居、興業”等元素滲透到城市規劃和建設全過程,新增行道林、公園、庭院、防護林、景觀河綠化面積3000余畝,核心城區綠化總面積達到4101畝,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53%,群眾“開門見綠、推窗見景”的美好願景逐步成為現實。

60多年的接續奮斗,這裡的地綠了,天藍了,生態好了,群眾腰包也鼓了。如今的二師鐵門關市,白楊樹、紅柳樹、紅棗樹、香梨樹等各種既有生態效益又兼具經濟效益的樹種隨處可見,胡楊林、香梨採摘體驗園、大漠風情園、蘆葦湖、蘆花港等景區,正敞開大門喜迎八方游客。(陳瓊)

(責編:陳新輝、韓婷)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