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好增收的“領頭雁”

2019年09月09日13:03  來源:兵團日報
 

“看!那是新買的番茄採摘機,採得好快!”

“比人工採摘省事多了!”

……

8月28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二師三坪農場二連番茄地頭站滿了人,大家七嘴八舌說著什麼。

原來,為了提升作業效率,今年二連新引進了一台大馬力番茄採摘機,在三坪農場這是個新鮮事,大家紛紛前來一探究竟。

“劉書記,採摘一畝地要多少錢?”

“劉書記,這機器真是厲害!”

……

番茄地頭大家接連好奇地問道,讓二連黨支部書記劉志學不知道先回答誰的問題。

去年9月,隨著團場綜合配套改革的推進,順應連隊群眾呼聲,劉志學當選為二連黨支部書記。劉志學與其他連隊“兩委”成員一樣,沒有了干部身份,分到了25畝身份地。

“作為‘領頭雁’,可不能丟人!”團場種植的農作物有很多種,但經濟效益卻相差甚遠。為了起到示范帶頭作用,劉志學請教團場番茄種植大戶,又經過一番實地考察后,劉志學決定在自家地裡種植番茄。

“25畝番茄有點少,隻有規模種植才能獲得好效益。”一番琢磨后,劉志學苦口婆心地做起了連隊其他“兩委”成員的工作,在他的帶領下,連隊番茄的種植面積達到了1200畝。

種植面積落實了,可事情還沒完。為了保証銷路,劉志學以個人名義與中糧集團簽了訂單合同,協議約定,1200畝番茄由中糧集團派人採收。

“一開始,我們特別反對,但后來看他態度堅決、干勁十足,我們也隻好同意了。”劉志學的家人說,在其他人眼裡,種植1200畝番茄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即使與中糧集團這樣的大企業簽了合同也存在風險。

“中糧集團是大企業,信譽有保証,我們隻管種,其他不用操心。”說起訂單的事,劉志學信心滿滿地說,種植番茄肯定有風險,但我們“兩委”不帶這個頭,誰來帶頭?

在劉志學的堅持下,1200畝地番茄很快播種完畢。

地裡的番茄是不是可以保証同時成熟?採摘機可以一次性採摘完嗎?會不會產生浪費……轉眼間到了豐收的季節,可問題也隨之而來了,劉志學又與合作種植戶在採摘方面產生了分歧。今年的番茄種植面積大,劉志學力主機採,可不少種植戶對機採有顧慮。

“機採一畝地隻需340元,人工採摘在1000元左右。機採成本遠遠低於人工採摘,而且機採不用返工……”坐在地頭,劉志學給其他種植戶算了一筆賬。

“如果人工採摘,則要採摘三茬,不僅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而且採摘的質量不能保証。還是機採劃算!”第一天機採結束后,前來地頭了解情況的種植戶紛紛說道。

“今年是示范種植,明年我們會吸納更多的種植戶加入,實現更大面積的規模化種植,而且全部採用機採,讓更多的群眾多掙錢。”說起明年的打算,劉志學信心滿滿。(劉倩 劉晶晶)

(責編:陳新輝、韓婷)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