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古道綻新顏

兵團七師促進改革、發展、穩定巡禮

2019年09月17日17:05  來源:兵團日報
 
原標題:七師促進改革、發展、穩定巡禮:絲路古道綻新顏

金秋九月,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七師處處涌動著加快發展的浪潮。走進七師百裡墾區,街道干淨整潔、棉田整齊劃一,田間地頭、各工業園區一片忙碌景象,七師處處是建設發展的恢宏畫面,在秋陽的照耀下,一派生機盎然。

從荊棘叢生的戈壁荒灘到沃野千裡的綠洲糧倉,從積貧積弱到墾區干部群眾生活邁向總體小康……60多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七師歷屆黨委在自治區黨委、兵團黨委的正確領導下,聚焦新疆工作總目標,扎實履行維穩戍邊職責使命,勵精圖治、奮發圖強,各項事業不斷迎來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

滄桑巨變展新顏

路面平整、街道干淨、綠樹成蔭、規劃合理,休閑桌椅、健身器材等公共配套設施齊全……9月6日傍晚,在七師擬建胡楊河市祥雲湖城市公園,職工群眾悠閑地散步,璀璨的燈光映射在水中,湖水倒影呈現五光十色、色彩斑斕的美景。

近兩年,新落成的祥雲湖城市公園對外開放,夜幕降臨,彩燈扮靚公園,這裡已成為七師職工群眾賞景游玩和休閑納涼的一個好去處。

“以前,小區地面坑坑窪窪,車輛亂停亂放,晚上路燈也不亮。”在郁郁蔥蔥的公園漫步,73歲的退休職工熊道青說,“現在,小區環境變美了,大伙兒都願意走出家門,在小區鍛煉身體、聊聊天、打打牌。”

1949年12月29日,伴隨著新中國成立的禮炮聲,位於新疆天山北坡經濟帶核心區域的七師前身--中國人民解放軍二十二兵團步兵第九軍二十五師成立了。

這支面貌一新的人民軍隊積極響應祖國的號召,匯集了全國各地的華夏兒女,在沙灣、炮台、小拐、烏蘇、奎屯、車排子等地,仗劍扶犁,艱苦創業,與風沙搏斗,與戈壁抗爭,開荒造田、興修水利,建農場、辦學校,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

從進駐瑪納斯河流域試種兵團第一塊棉花地開始,七師墾荒官兵經過科學播種和精細管理,一舉改變了北緯45度以北不能種棉花的歷史。自此,棉花經濟“一花獨秀”,開始大面積種植,並逐漸發展成為兵團的支柱產業。

從師部移駐奎屯到先后設立3個管理處和3個總場,七師所轄墾區面積跨越12個縣市,有36個農牧團場,27個直屬工、交、建、商等企事業單位,所建團場連隊星羅棋布,被譽為“世界上最大的師”.如今,日新月異的七師天北新區,已成為兵地融合發展的新平台。

60多年來,七師一代代勤勞勇敢的軍墾人用激情、智慧和汗水,在一次次創舉、一步步大膽探索中,創造了非凡的業績:精心打造的“錦”牌棉花,先后獲得“全國知名品牌棉花第一名”“全國知名品牌棉花展示會金獎”“全國認知率最高的棉花品牌”等榮譽﹔文藝創作百花競放,由原七師文聯主席韓天航創作的電視劇《戈壁母親》在央視熱播,並榮獲第二十七屆“飛天獎”優秀電視劇一等獎﹔胡楊河水韻景區、一二六團戈壁母親紅色旅游基地、花果山庄園等,先后被評為國家級旅游景區、兵團星級農家樂……幾代七師人辛勤耕耘,使七師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祖國西部邊疆的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民族團結和兵團事業的發展壯大作出了重大貢獻。

改革改出新氣象

進入9月,七師天北新區工業園內人來車往,這裡是奎屯市塔吊最密集、開工項目最多、建設場景最火熱的地方。

10多年前,這裡還是奎屯市的棚戶區。如今,一座座現代化工廠拔地而起,200多家企業落戶,核心區、商貿物流建設區、工業區和生態旅游度假區布局明晰,一條條平坦寬闊的道路通向四方,環境宜人。

在60多年的發展進程中,七師人戰勝了各種艱難險阻,美麗的綠洲上,團場、連隊如珍珠般遍地閃耀,高樓鱗次櫛比,一座座新型城鎮在亙古荒原上崛起,經濟發展空間不斷拓展。

近年來,七師經濟在增長速度、質量效益、發展動能等方面提檔升級,綜合實力不斷提升。2016年、年、2018年生產總值增速在兵團排名分別為第五、第七、第一,平均增速10.4%.2018年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84.85億元,較2016年的147.18億元增長25.6%;年經濟總量在“奎獨烏”地區佔比為26.51%,較2016年提升3%.今年1月至8月,七師預計實現生產總值億元,增長18.5%,經濟發展逐步提質提速。

“改革讓職工得實惠,我們真心真意地擁護。”對於七師的職工群眾來說,團場綜合配套改革像一股暖流涌進了心窩。

在這次改革中,職工群眾拿到了土地確權証,有了身份地,大家抱團發展的積極性空前高漲。乘著改革的春風,職工們打開了發展的思路,各類合作社應運而生。

職工市場主體地位明顯加強,全面取消“五統一”,有效調動了職工的生產積極性,農業綜合生產力提升,去年棉花單產達到420公斤,創歷史新高,許多連隊職工自發籌錢對農業設施進行維修改造。團場“政”的職能明顯轉變,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大幅提升,職工獲得感明顯增強。

去年以來,七師共化解團場存量金融債務14億元、化解國企政府性債務3.65億元。七師堅決打好精准脫貧攻堅戰,對47戶患重大疾病、有重度殘疾、生活存在較大困難的臨界困難家庭進行挂鉤幫扶,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實現穩定脫貧,貧困團場一三七團順利摘帽。扎實推進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工作,推進七師奎屯錦疆熱電有限公司等重點單位大氣污染治理減排工程建設,將轄區內20噸以上燃煤鍋爐納入重點治理,淘汰10噸以下燃煤鍋爐,開展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專項行動,對納污坑塘實行整治和生態修復,對重點行業9家企業開展危險廢物專項檢查,防治污染土壤,轄區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此外,七師黨委進一步強化招商引資是“第一要事”意識,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縮小審批范圍,減少審批事項,提高辦事效率,搭建銀行與企業溝通的橋梁,幫助民營企業解決資金困難問題,開設重大項目審批核准“綠色通道”,成功引進多家企業,形成了“葫蘆娃效應”

2018年至2019年上半年,七師“一號工程”碩果累累,累計招商引資項目337個,投資總額917.51億元,實現招商引資到位資金283.92億元。

與此同時,黨的建設不斷加強。七師黨委堅持把全面從嚴治黨擺在重要位置,制定實施《七師機關推進干部作風轉變的實施意見》《關於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22條措施》,集中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干部干事創業勁頭明顯增強。七師黨委聚焦夯實基層基礎,創建了“好人好事銀行”“兩榜一燈”“黨建夜校”等黨建工作品牌,打造堅強有力的基層戰斗堡壘,“比學趕幫超”氛圍更加濃厚,黨建“領跑”七師各項事業發展取得豐碩成果。

凝心聚力建新城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住進綠樹成蔭、路燈明亮、水電齊全、花香水秀的新城市是七師人的共同夢想。為了實現這一夢想,七師人從未停下奮進的步伐。

走進七師各個團場、天北新區和擬建胡楊河市,記者看到,一排排高樓拔地而起,一條條柏油路四通八達,一盞盞路燈照亮職工群眾的心田--七師城鎮化建設取得的豐碩成果以日新月異的面貌展現在眼前。

9月5日,記者在七師擬建胡楊河市建設項目工地看到,各項工程進展順利,施工現場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人民醫院、廣電傳媒中心、養老院等項目正在加班加點施工中。

目前,七師累計投資13.51億元用於城市道路、供排水等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0.62億元建成胡楊河高級中學、幼兒園等9項社會公共服務項目,城市建設初具規模。

如何借助優勢發展產業?近年,七師明確提出了“開發天北新區,建設胡楊河市,發展五五工業園區,大力發展商貿物流服務業”的發展戰略,重新修編了師域城鎮規劃體系。在城市空間分布上,用34公裡皇溝大道葡萄長廊,把擬建胡楊河市和天北新區聯結起來﹔用68公裡工業大道,把天北新區和五五工業園區聯結起來,形成“三點兩線”的產城布局。

通過招商引資推進產城融合,胡楊河紡織服裝工業園已有4家紡織企業入駐,項目總投資18.2億元,已形成47.5萬錠紡紗、50台大圓機織布的產能,每年實現產值9億元,實現稅收2000萬元,帶動1500人就業。擬建胡楊河市正逐步成為聚人氣、匯商機、興產業、增稅源的特色新城。

近年來,七師設市建鎮工作迅速推進,按照“產城融合、宜居宜業”的原則,以規劃、建設、管理為重點,“一市三區六鎮”的城鎮空間布局基本形成。

按照新型城鎮化要求,七師各單位持續大力開展美麗團場城鎮建設行動,著力打造綠化、水系景觀,提升城鎮建設水平,有效改善了城鎮居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強化了城鎮的產業和人才聚集功能,為七師城鎮進一步發展和經濟轉型奠定了基礎。

同時,七師黨委以危舊住房拆遷改造工作為重點,將住房保障工作與“美麗團場城鎮建設”工作相結合,進一步改善了人居環境。

向南發展奏強音當清晨的第一縷陽關洒在一團新黃宮社區的廣場上時,一三七團駐新黃宮社區“訪惠聚”工作隊的“早派工”會正如期進行著。

傾斜政策資金、引進產業項目、聚集人才人力……近年來,七師黨委高度重視向南發展,舉全師之力、集全師之智,堅持對標補短,科學精准施策,不斷加大人力、物力、財力和技術向一團投入力度,全力推動一團經濟規模和人口規模壯大。

全力幫助一團充實完善組織機構,七師先后選派110名優秀干部,充實到一團的機關和相關單位,協助一團開展工作﹔選派22名“訪惠聚”工作隊隊員、27名工作組成員深入到一團的基層連隊、社區開展工作,幫助一團充實人員力量。同時,幫助一團如期完成全民所有制連隊“兩委”選舉,指導一團全面完成團場學校、醫院師辦師管整體移交和“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工作。

此外,七師專門設立向南發展專項資金,累計安排師財政預算8000萬元作為向南發展專項資金支持一團發展。七師還積極協調援疆省市,採取“雙援疆”

模式支持一團發展,推動淮安市工業園區與一團結對共建,爭取1000萬元援疆資金,重點支持一團少數民族聚居連隊創業園建設,積極引導招商引資項目向一團聚集,幫助一團引進投資5億元的銀魯如意12.5萬錠紡紗等勞動密集型產業項目。

為打贏脫貧攻堅戰,七師通過政策兜底,團、連兩級干部挂鉤幫扶,千方百計幫助一團職工解決農產品銷售難問題,積極牽線搭橋,推動瑞豪電子產業園與一團成功簽訂年銷售額達5000萬元的農產品銷售協議,幫助一團職工拓寬紅棗、核桃、阿克蘇大米、蘋果等特色農副產品的銷售渠道。

兵地融合結碩果

9月6日,一三七團中學整潔的校園內,柳枝隨風舞動,室內操場上的笑聲和吶喊聲遠遠就能聽見。這座室內操場佔地面積1800多平方米,能夠滿足全校1000多名師生的各種活動需求。該校校名雖然叫一三七團中學,但為了完善教育設施,一三七團與烏爾禾區、油田企業三方都投入了大量資金。

一三七團中學只是兵地融合共建的一個縮影。在這裡,兵地融合已經深入到教育、醫療、交通及其他各類基礎設施建設和民生事業中,不管是兵團、地方的孩子,還是油田的孩子,在這裡都能享受到同樣的教育資源。

“在城區建設和發展上,要多算大賬,少算小賬,特別是要多算政治賬、戰略賬,少算經濟賬、眼前賬。”在總體規劃編制過程中,兵地油三方的領導已經達成這樣一個共識。

近年來,七師黨委牢固樹立“兵地一盤棋”思想,主動與地方領導加強溝通協調,分別與奎屯、烏蘇、克拉瑪依簽訂了兵地融合發展意見,成立了涵蓋經濟社會發展十個領域的工作小組,高位推動兵地多領域合作與深層次融合發展。

尤其是七師與奎屯市共建的天北新區這一創新管理的新體制,得到了自治區、兵團和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領導的充分肯定和社會各界的認可,成為兵地融合發展、共建雙贏的示范區,所創造的“天北模式”先后獲得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獎、中國魅力新農村十佳縣市獎,使“天北”這張兵地融合共建的“新名片”迅速傳向全國。

為改善居住環境,天北新區累計投資50多億元,建設樓房200多萬平方米,投入大量資金實施道路、綠化、公園、給排水、供熱等基礎設施建設。通過拆舊建新老城區,1.5萬多戶居民告別了老舊平房,搬進了新樓房,2000名下崗人員實現了再就業,7000名破產企業下崗工人得到妥善安置,轄區群眾成為天北新區建立最直接的受益者。

融合發展天地寬。兵地共建的克拉瑪依市烏爾禾改革試驗區、奎屯市天北新區、烏蘇市現代農業科技園區風生水起,在兵地融合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目前,七師與地方融合發展領域越來越寬,步伐越來越快,兵地融合呈現整體推進、加速發展的良好態勢。

屯墾偉業感天動地,戍邊使命重如泰山。站在歷史新的起點上,七師黨委正團結帶領全師各族干部群眾,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信心和決心,聚焦兵團職責使命,聚力兵團深化改革,不斷為七師經濟社會發展開啟新引擎、培育新優勢、開創新局面。(秦俊偉)

(責編:陳新輝、馬亮)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