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變 ——團場改革
職工“抱團”勇闖大市場
9月24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共青團農場四連職工薄明軍的紅提葡萄地裡,工人們正在分揀、裝箱、儲藏鮮食葡萄,以備反季節銷售。
團場綜合配套改革實施以來,共青團農場四連種植戶們一改往年的“等靠要”思想,樹立市場意識,根據鮮食葡萄市場行情,通過採取錯峰銷售的方式來規避市場風險、增加收入。
農業是兵團的基礎產業和優勢產業。兵團始終堅持走農業現代化之路,持續開展規模化、機械化、現代化團場建設,開創了新疆現代農業的先河。但隨著發展,“五統一”的農業生產經營模式與新時代兵團發揮特殊作用不相適應。2018年,兵團推進團場綜合配套改革,全面取消“五統一”,將經營自主權交給職工。
告別“統一供種、統一種植、統一農機作業層次和收費標准、統一關鍵和重大技術措施、統一農資採供服務”,徹底改變曾經的大包大攬生產管理方式,不搞行政命令和行政干預,一切由承包職工自己說了算。職工生產經營積極性得到了進一步調動,推動了兵團農業高質量發展。
作為兵團第一產業支柱,2018年兵團棉花種植面積達1281.05萬畝,比2017年增長23.1%﹔兵團棉花總產量達204.65萬噸,較2017年增長20.7%。北疆大部分師團棉花整體質量水平接近澳棉水平。“產量、質量均創新高得益於生產體系、技術體系的完善以及職工質量意識的提升,這都凸顯出團場綜合配套改革釋放的紅利。”兵團農業農村局副巡視員丁衛東說。
改革中“放”的同時,兵團各相關部門加強對職工的扶持,促進農工合作社規范建設,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引領帶動作用。
這幾天,在九師一六二團二連職工臧文革的制種玉米地裡,一台抽雄機正在進行田間作業。這是臧文革加入惠昌農業合作社的第一年,目前他種植的制種玉米長勢較去年有了很大的提升。
全面取消“五統一”后,面對市場,抱團發展就成了不少職工的第一想法。於是在兵團,農工專業合作社如雨后春筍般紛紛建立起來。
2019年,兵團出台《兵團關於大力促進和規范農工合作社發展的意見》,進一步引導、促進農工合作社規范發展。《意見》提出,要以構建兵團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為主線,規范農工合作社的組建和運行,保護農工合作社及其社員的合法權益,使之成為引領農工參與市場競爭的現代農業經濟組織﹔計劃利用5年時間,成立規范化農工合作社1000家以上,兵團八成以上的農工參與合作社生產經營。
合作社成了連接職工與市場、職工與龍頭企業的紐帶。據了解,兵團100多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職工”的模式,與種植基地、職工建立利益聯結,這種規模化運作、抱團式發展也推動兵團農業產業升級,催生了41個全國“一村一品”示范團場(連隊)。
重生 ——瘦身混改
國資國企發展引擎更強勁
職工人數由原先的222人減少至97人、工人平均月工資比以前多了2000余元、企業效益實現大幅度提升……作為三師的國有企業,通過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新疆昆侖神農股份有限公司發展腳步日漸輕快。今年上半年,該公司實現產銷兩旺,銷售額達4900萬元。
國資國企改革是增強兵團生機活力、提升兵團核心競爭力的內在需要,也是壯大兵團綜合實力、更好發揮兵團特殊作用的客觀要求。近年來,兵團堅持轉變和健全“政”的職能,圍繞確立“企”的市場主體地位,按照有利於更好履行兵團職責使命、有利於兵團向南發展、有利於集聚人口的總體要求,對全兵團4672戶國有及國有控股、參股企業大力實施分類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兵團持續推動國有企業扁平化管理,力促國有企業按照精簡高效的原則進行兼並重組,進一步精簡機構、壓減層級,加快清理關閉不必要的法人單位。通過注銷、退出、轉讓、破產等方式,截至今年5月底,全兵團累計處置國有控股、參股企業3485戶,佔全兵團國有控股、參股企業總戶數4672戶的74.59%,累計“壓減”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1954戶,佔全兵團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總戶數3515戶的55.59%。
兵團各師團按照團場綜合配套改革相關要求,通過關掉一批、破產一批、賣掉一批、改制重組一批的方式,加快推進團場經營性資產剝離,推動團場與團辦企業徹底脫鉤,明確團場以后不再新辦國有企業。截至今年5月底,全兵團累計處置1670戶團辦企業,佔原團辦企業總戶數1755戶的95.16%,剩余已基本移交至師市所屬企業進行后續改革。
兵團緊盯企業經營性金融債務存量,多措並舉減存量、控增量、降余額、防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債務風險的底線。各師市在准確掌握所屬國有企業金融債務余額情況、排查金融債務風險基礎上,統籌制定了完善的金融債務防控預案,細化債務償還計劃,落實還款資金。
兵團各國有企業對應收賬款、擔保、對外借款等重大債項開展專項清理,加快沉澱資金回籠,防范資金鏈斷裂等系統風險發生。截至今年5月底,兵團國有企業通過市場化方式出讓資產、股權,變現資金61.69億元,進一步優化了企業資產負債結構,有效減輕了國有企業經營性金融債務償還壓力。
兵團利用國有企業職工與團場農業職工社會保險無縫對接的特殊優勢,創造性地將農牧團場一線安置作為妥善安置國有企業職工的主要渠道和維護職工利益的根本保障,確保改革順利有序推進。截至今年5月底,兵團國有企業累計安置分流職工43092人,佔全兵團國有企業職工總數的31.55%。
跨越 ——文旅相融
全域旅游游出新高度
連日來,一師阿拉爾三五九旅屯墾紀念館游客絡繹不絕。許多內地游客到新疆觀光旅游時,都不約而同地選擇到兵團旅游,重溫紅色歲月,感受屯墾文化。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兵團文化融紅色文化、中原文化、邊疆文化於一體,根植於中華文明的肥沃土壤,是多民族、多地域文化融合的結晶,具有獨特的旅游價值。近年,兵團各地精品紅色文化景區不斷涌現,游客人數持續增長。兵團積極整合現有的89個博物館、團史館等紅色教育基地、不可移動文物542處遺址,打造“中國屯墾旅游”品牌,以旅游的方式挖掘兵團文化、傳播中華文化。同時,深入挖掘利用文化旅游資源,組織有關專家學者、民俗顧問以及其他社會力量,對兵團文化資源進行全面梳理,建立旅游文化資源數據庫,實現了資源管理數字化。
旅游是發展經濟、增加就業和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效手段,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產業。近年來,兵團黨委、兵團高度重視文化旅游事業發展,全力打造全域旅游發展新格局,兵團旅游市場熱度持續升溫,兵團各師旅游業保持強勁發展勢頭,重要指標保持高位增長,旅游業發展總體呈現穩定上升趨勢。2017年,兵團旅游接待總人數達1892萬人次,旅游總收入101.8億元﹔2018年旅游接待總人數達到2500萬人次,同比增長32.1%﹔旅游總收入147億元,同比增長44.4%。今年上半年,兵團旅游接待總人數達1541.2萬人次,同比增長84%﹔實現旅游總收入118.6億元,同比增長78.9%,為歷年最高。
改革開放以來,兵團旅游產業從無到有、旅游層次從低到高,取得了顯著的成就。截至目前,兵團共有406家旅游企業,注冊導游人數達5799人﹔旅游星級飯店62家,國家A級旅游景區55個,星級農家樂132個,旅游集團公司6家﹔全國優秀旅游城市1個,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9個,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7個。
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疆著力把旅游業打造成為戰略支柱產業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旅游業進入了高速發展期。兵團主動融入旅游興疆戰略,在兵地旅游規劃設計、景區共建、宣傳推介、文化研究、節慶活動、產品包裝等方面,積極融入地方旅游活動,互動合作、資源共享,實現互利共贏,同時,聯合地方相關部門共同打造具有“絲綢之路”特色的國際旅游線路和旅游產品,全面提升兵團“中國屯墾旅游”品牌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
騰飛 ——科技創新
助力企業展翅騰飛
因為回想起白天的實驗現象,半夜跑到實驗室調整參數﹔經常帶著項目組成員連續加班加點奮戰,一年中周末休息的時間不超過20天……高強度的試驗工作使新疆天業集團研究院研發部高級工程師劉軍的眼睛時常紅腫。
“兵團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以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為突破口,積極搶佔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作為兵團的科研工作者我們理應為之奮斗。”劉軍說。
氯鹼工業是天業集團的支柱產業,氯化高聚物樹脂是聚氯乙烯氯化改性制得的一種新型工程塑料,有著極為廣泛的應用領域。但曾經由於國外技術壟斷,國內生產工藝落后,產業發展遭遇瓶頸。
“技術上取得突破,資源的高效轉化和利用才會成為可能。”天業集團董事長宋曉玲說。2013年,天業集團研究院成立氣固相法氯化高聚物項目組,劉軍被任命為項目組現場負責人。試驗方案必須確認3遍以上,試驗總結要具體到每一個參數﹔試驗時,球閥門開合度必須精確到每個螺紋,現場不允許有一個無用的部件……劉軍對待工作十分苛刻。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20多年前,天業集團還只是一個規模很小的塑料化工廠,發展舉步維艱。如今,天業集團是國內產業化配套最完整、產品品種最多的氯鹼化工生產企業,同時也是世界上生產規模和推廣應用面積最大的高效節水農業綜合服務企業。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經濟發展、社會建設、群眾生活水平提高都離不開科技創新。多年來,兵團著力建設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創新成為兵團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重要引擎,創新型兵團建設的產業基礎日益堅實。截至目前,兵團創建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5個,國家級大學科技園1個,在國家備案的星創天地33家、眾創空間12家,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7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7家,有47家企業獲得“科技型中小企業”稱號。
唯創新者進,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當前,兵團正加快建立企業主導產業技術創新的體制機制,鼓勵構建以企業為主導、產學研相結合的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激發企業在技術研發投入方面的積極性,從而更大程度地激發科技創新活力,優化科技資源配置,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讓兵團經濟煥發勃勃生機。(沈元賡 潘瑞雄 趙珺 禚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