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籽棉單產超過460公斤,真沒想到有這麼高!”11月17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四十五團二十連職工李金鳳高興地告訴記者,去年她由非職工納入職工隊伍,在自己的身份地上種庄稼,勁頭很足。
記者來到四十五團,走進職工家中,深入田間地頭,看到的是連隊“兩委”成員忙碌的身影,聽到的是職工幸福的笑聲,感受到的是團場發展的澎湃活力。
釋放紅利激發職工干勁
“告訴你一件大喜事,連長。”11月16日下午,四十五團六連連長任善廣接到新疆隆平高科紅安天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技術員張玉軒的電話。
“什麼事?快說!”
“鄧輝種植的辣椒畝產鮮辣椒超過1噸,這是我見過的最高產量!”
鄧輝今年53歲,曾是六連技術員。團場綜合配套改革實施之前,他每年種植棉花或紅棗,過著“本分”的日子。
今年3月,鄧輝心中涌現出一個想法:取消“五統一”后,不能再循規蹈矩了,要向土地要效益。
鄧輝把這一想法告訴了連隊“兩委”成員,任善廣覺得種植辣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與鄧輝溝通后,鄧輝決定40畝地全部種植辣椒、套種茴香。
從播種、鋪膜、除草,到水肥滴灌、病虫害防治、採摘等各個環節,鄧輝悉心照料著這些“寶貝”。10月底,火紅的辣椒挂滿枝頭,豐收季節到來了。鄧輝聯系了7名小工採摘辣椒,在地頭晒干后,賣給連隊“兩委”成員幫他提前聯系好的新疆隆平高科紅安天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記者與鄧輝在地頭算起了收入賬:40畝辣椒可產干辣椒28噸,每公斤9.1元,收入25.48萬元﹔每畝辣椒成本3000元,總投入12萬元,辣椒純收入13.48萬元,加上套種茴香的收入1.8萬元,40畝地的純收入達15.28萬元。
同樣是40畝地,鄧輝去年種植棉花的純收入隻有3萬元。
看著紅彤彤的辣椒,鄧輝難掩興奮之情,“改革,讓大伙兒的日子像遍地的辣椒一樣紅火。”
一連職工侯尚付對取消“五統一”帶來的變化深有體會。他告訴記者,以前是讓種啥就得種啥,職工主要種植棉花,種子、地膜、農機、滴灌帶等都由團場、連隊統一管理,交售棉花時扣雜也多,另外還得交土地費,怎麼可能掙上錢,職工慢慢也就沒了干勁。
“現在大不相同了,想種啥就種啥,種什麼、買誰的農資、農產品賣給誰都由自己決定,不想種地還可以把土地流轉出去。”侯尚付說,“今年購買農資,每畝地比前些年少花210元左右,我一共有80畝棉花地,僅這一項就節約1.68萬元,每畝370元的土地費也不用交了,再加上社保費補貼等,一年可以節省開支近6萬元。”
四十五團黨委書記、政委丁新民介紹,全面取消“五統一”,職工有了充分的自主經營權,勤勞致富意識、市場競爭意識不斷增強,通過多種經營大顯身手,2019年連隊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達2.46萬元。
牢記使命練好看家本領
“嗚、嗚、嗚!”11月16日17時31分,一陣急促的警報聲響徹四連上空。
聽到警報聲,無論是在棉花地、辣椒地,還是在家中、路上,職工們迅速趕到連部,有序地在連部大門口、十字路口等處列成防備或攻擊陣勢。
不到4分鐘,79名職工趕到連部,四連黨支部書記王聖杰對演練進行了點評,緊接著又組織職工進行體能訓練和防暴處突隊形戰術訓練。
四連黨員景米換說:“職工有身份地,享受改革紅利,當然要履行民兵義務,現在職工參加訓練的積極性比以前高的可不是一點半點。”
王聖杰介紹,為更好履行維穩戍邊職責使命,四十五團制定了《連隊職工千分制考核細則》,連隊給每一位職工加分或減分,表彰先進、鞭策落后。四連建立了職工微信群,讓大家積極參與連隊事務管理。剛開展應急演練時,有部分職工不來或者遲到,連隊按規定扣分。有職工在群裡建議,應制定相關制度,嚴肅值班、巡邏紀律。職工有好的建議,當然要採納,久而久之,職工就養成了履行民兵義務的行動自覺。改革前,大家對連隊事務就不會這麼關心。
“團場認真落實土地、職工、民兵‘三位一體’基本制度,為6220名職工劃分了身份地,頒發國有農用地承包經營權証,讓每名職工都吃上了‘定心丸’。明確土地就是職工自主經營田、法定民兵義務田,民兵兵源得到有效保証。”四十五團黨委常委、武裝部部長尚建平說。
胡良是十八連連長,也是一名基干民兵,每周他都會帶著十幾名民兵在連隊巡邏防控、入戶走訪,排查並及時化解安全隱患,通過維護穩定的實際行動,不斷強化民兵“兵”的意識、增強“兵”的能力。
尚建平告訴記者,四十五團每年對基干民兵進行至少15天的集中訓練,在一些重要時間節點抽調基干民兵到團場拉練,現在“兵”更實了、更優了、更強了。
集聚人口增添新的動力
今年4月,馬文軍通過微信朋友圈得知四十五團招人,經過一番思考,他決定到四十五團發展。團場給他分了身份地,提供了一套90多平方米的房子免費租住,還發放生活補助金。6月中旬,馬文軍被選為二十五連“兩委”成員。
馬文軍說:“2013年,我畢業於蘭州商學院,先后在蘭州、蘇州打工,今年聽同學說,兵團正全力推進深化改革和向南發展,干事創業的氛圍比較好。來四十五團,我算是來對了,在這安了家,還成為連隊‘兩委’成員,很有成就感。”
“近3年來,四十五團以集聚人口為中心,採取‘走出去、請進來’、招商引人、以人招人等方式,引進4600多人,實現戶籍人口、常住人口、參保人數三增長。”四十五團黨委常委、副團長張建輝說,新進人員80%左右年齡在40歲以下,團場人口結構進一步優化。
大量人口的集聚,使得一批優秀青年進入連隊“兩委”,補充了新鮮血液,增添了新的動力。選舉前連隊干部193人,選舉后連隊“兩委”成員141人,減少52人﹔選舉前干部平均年齡44.6歲,選舉后平均年齡36.2歲,降低8.4歲﹔選舉前大專以上學歷41人,選舉后大專以上學歷62人,增加21人。連隊“兩委”成員實現精簡優化,綜合素質顯著提升。
丁新民告訴記者,連隊“兩委”與改革前相比發生了“三個轉變”:一是身份轉變,由職工的“管理員”轉變為解決困難的“貼心人”,關系更加融洽﹔二是工作方法轉變,以前法治意識淡薄、“長官”意識強,現在民主管理、服務引導,辦事更加公平公正﹔三是結構轉變,現在的連隊“兩委”成員年輕、學歷高,可以更好地帶領職工致富奔小康。
四十五團職工回流及新進勢頭同樣強勁。截至2019年10月,有農牧業一線職工6456人,比2017年增加1990人,增長幅度達44.5%。
“四十五團以就業穩促人心穩,對新進人員在生產生活方面給予優惠政策,做到有房住、有業就、有地種、有學上、有收入,團場集聚人口載體作用明顯增強。”丁新民說。(馬軍權 牛永剛 夏振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