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邢善:他像親人一樣關心我們

2019年11月20日10:29  來源:兵團日報
 

羊快要產羔了,牧工買飼料的錢還沒湊夠,邢善從自己家裡拿出5000元錢幫助牧工購買飼料﹔一位哈薩克族牧工的土種牛需要品種改良,沒有錢進行人工授精,邢善墊付了1000元錢﹔牧工在牧區突然發病,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打電話給邢善……

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五師八十九團北山牧場,提起邢善,牧工們都會伸出大拇指。

邢善是八十九團農業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他一直在八十九團畜牧行業為牧工服務,是牧工最親近的朋友。今年,邢善獲得了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榮譽稱號。

牧民有困難,他熱心幫扶

“我們的工作就是天天在牛群羊群裡轉,跟牧工打交道,他們就跟自家人一樣,為家人做點事都是應該的。”邢善從畜牧技術員干起,20多年的牧區生活,他以牧區為家,幾乎天天都要走進氈房、羊圈,了解牧工的生產生活情況。邢善心中有本賬,但他怕工作太多忘記了,便准備了一個記賬本。哪個牧工家裡是什麼情況,誰家有什麼困難,全在邢善的本子上記錄著。

八十九團開展黨員干部結對幫扶困難職工活動時,哈薩克族牧工萬裡成了邢善的“親戚”。一家5口,家庭年收入僅有1萬多元,邢善想方設法幫助萬裡從銀行貸款,擴大養殖規模,手把手傳授養殖技術。萬裡的羊群提高了繁育成活率,年純收入提高到4萬元。幾年過去了,在邢善的幫助下,萬裡家羊群數量發展到300多隻,不僅還清了貸款,還在團部買了樓房。

“他就像親人一樣關心我們,沒有他的幫助我們一家哪能過上今天的好日子。”萬裡激動地說。

在牧區和牧工打交道,邢善處處為他們著想。他積極推廣養殖新技術,宣傳黨的富民政策,使牧工在邊遠山區也能及時聽到黨的聲音,得到養殖方面的最新信息。

2013年,八十九團建成了萬隻規模羊場,但圈舍建成后養殖戶對於引進綿羊多胎新品種有疑慮不敢引進。

“牧工們習慣了傳統的養殖模式,對於圈養沒有經驗,缺乏信心。但是進行圈養不必轉場,少了很多風險,發展圈養是大勢所趨。”多年來和牧工們打交道,邢善明白牧工的所思所憂。

邢善積極宣傳綿羊多胎新品種的優越性,和牧工敞開心扉進行經濟效益分析,並自籌資金帶頭引進50隻新品種羊。

最終,在邢善的帶動下,團場兩個養殖合作社引進純種湖羊基礎母羊100隻,薩福克優質肉用種公羊15隻,純種湖羊種公羊2隻,引進其它品種母羊1640隻,一年下來,收入增加了一倍。

群眾有難處,他傾力幫助

2015年秋季的一個晚上,邢善正在家中吃晚飯,北山牧場牧工包孜亞突然打來電話說自己心慌頭暈,家中無人送他到醫院。邢善了解這一情況后,騎上摩托車就往40多公裡外的牧場趕去。

路上,邢善連人帶車狠狠地摔在了路邊。顧不上身體的疼痛,邢善扶起摩托車繼續趕路。等他趕到包孜亞家中時,包孜亞已是半昏迷狀態,邢善立即找來床單,將包孜亞綁在自己的身后,趕往醫院。到醫院時已是晚上11時,經醫生診斷,包孜亞屬於突發心臟病,幸好送醫及時,要是稍晚一些就會有生命危險。

直到為包孜亞辦完住院手續,邢善這才感到胳膊一陣陣疼痛,讓醫生檢查傷情簡單包扎后,邢善回到家已是第二天凌晨。

“下次一定要小心些。”看到受傷的丈夫,妻子張鳳琴輕聲叮囑道。對於丈夫的選擇,張鳳琴從來不曾勸阻。“心地善良,助人為樂是他的優點,也是我當初選擇嫁給他的原因之一。”張鳳琴說。

八十九團十四連職工田壯勤家庭困難,兒子兒媳離婚后留下一個兩歲多的孩子,兒子外出打工,將孩子留給了老兩口照顧。今年,田壯勤騎三輪摩托車出了車禍,無法下地干活,老伴體弱多病。邢善聽說這個情況后,和妻子購買了營養品,又給孩子選購了新衣服、玩具送到田壯勤家。后來,邢善和妻子隔三差五便來到田壯勤家探望一家人。“我是一名黨員,這些小事都是我應該做的。”邢善說。

作為一名黨員干部,邢善雖然沒有做出驚天動地的業績,但是他工作中的點點滴滴折射出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多年來,邢善先后被五師評為“動物衛生檢疫監督先進個人”“第五師雙河市爭先創模”先進個人,“民族團結一家親”先進個人。連續多年被八十九團黨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民族團結先進個人”。2016年獲得“自治區勞動模范”榮譽稱號。(徐敏)

(責編:陳新輝、馬亮)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