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地融合發展實踐|宜居宜業 惠民富民

——兵團十二師頭屯河兵地融合生態產業示范區建設系列報道之三

2020年05月22日14:48  來源:兵團日報
 
原標題:兵地融合發展實踐 | 宜居宜業 惠民富民

十二師頭屯河兵地融合生態產業示范區初具規模(攝於5月20日)。王德江 攝

守護頭屯河,建綠色家園。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民生福祉,也是推進頭屯河兵地融合生態產業示范區建設的基礎。

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近年來,兵團黨委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積極探索生態與經濟互動雙贏的發展模式,努力建設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讓綠水青山成為十二師以及烏昌地區各族群眾的民生福祉。

修復生態,打造宜居美景

近日,隨著頭屯河綜合治理項目交工日期臨近,施工現場,工人們正在進行最后的項目收尾工作。

“我們正在進行水系軟石和井石的調整,檢查地下灌溉系統,確保運行不出問題。”頭屯河東岸綜合治理水系工程負責人馬小國對記者說。該項目水系總共6.9萬平方米,水流9.8公裡,有4個湖,最大的湖有2.4萬平方米,目前,地下管道已全部鋪設調試完畢,下一步將繼續完善水系灌溉系統。

在頭屯河東岸綜合治理中,通過生態綠化、綠林再造,實現綠脈貫通﹔通過水系治理、暢通河道,實現藍脈貫通﹔通過道路修建、園路鋪裝,實現觀光車道貫通、慢行系統貫通、棧道貫通。

綠林再造、水系治理、生態重塑……十二師頭屯河谷生態旅游體育休閑森林公園內綠意盎然,道路平整,讓市民不出鬧市便能體驗山水之怡、綠色之美。

河上的橋、橋上的人,岸上的景、人們的歡笑,構成一幅美麗畫卷。頭屯河變成了一條幸福河。

昌吉市民黃學光經常在傍晚時分到河邊散步,他說:“河兩岸種了好多樹和花,讓人感受到了頭屯河煥然一新的面貌,這樣優美的環境會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

完善設施,提升旅游品質

時下,頭屯河農場食用菌科普基地裡的天山紅菇進入盛產期,預約採摘的人越來越多。

“原先是蘑菇等人,現在是人等蘑菇。目前一天的客流量可達三四百人,大大超出我們的預計。”頭屯河農場食用菌科普基地負責人王躍生說,“基地借機推出了親子游項目,深受游客歡迎。”

食用菌科普基地的人氣爆棚得益於頭屯河生態治理和綠化工程的實施。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旅游基礎設施的日漸完善,推動了十二師文旅產業發展。

近年來,在兵團黨委的部署要求下,十二師黨委以頭屯河生態治理為抓手,全力推進旅游休閑農業升級,大力發展以農業+旅游、觀光+採摘為主的鄉村旅游,積極推進田園綜合體及產業園建設,建設一批都市休閑旅游目的地,打造特色小鎮,將分散的旅游景點串成線、連成片,構建多元化、休閑化的城郊型旅游產品體系。

今年,十二師各團場、景區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精准策劃,搶抓時機、相互聯動,打好“假日經濟”牌,開展各類旅游主題活動,春景觀賞、農事體驗、垂釣休閑等活動受到游客追捧,同時帶動了頭屯河沿岸職工群眾增收致富。

今年1月至5月,十二師共接待游客51.8萬人,預計實現旅游收入1.29億元。隨著頭屯河谷生態旅游體育休閑森林公園、新疆游客集散中心等重點項目的落地和實施,十二師旅游產業將實現提檔升級。

改善環境,打造宜業之地

夏日的早晨,三坪農場職工張淑萍正在自家桃園裡忙碌著。三年前,張淑萍曾因自家50畝桃園位置比較偏僻而感到苦惱。讓她欣喜的是,短短一年時間,路通了、河美了、人多了,她家的桃子不愁賣了。

守著好風景,不愁好光景。

張淑萍今年又擴大了桃園面積,她還通過農場工會申請到了10萬元配套創業資金,建起了一個採摘園。和張淑萍一樣,因為頭屯河治理項目的實施,沿岸群眾濱河而富,日子越過越紅火。

近年來,十二師大力推進旅游與文化、工業、鄉村振興融合發展。通過頭屯河沿岸綜合治理,帶動烏昌地區一二三產同步引入、協同發展。

目前,以觀光農業、休閑採摘為代表的第一產業整合提升﹔以制造業、建筑業為代表的第二產業加快發展﹔以旅游休閑、高品質地產為代表的第三產業初具規模。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框架已經形成,該區域將成為十二師產業發展的新高地。

環境的改善吸引了投資者。匯嘉食品產業園、君豪商業綜合體等一批商業項目爭相落戶。

“通過頭屯河谷生態治理和綠化,城市生態建設的薄弱環節和短板得到有效補齊,區域開發的價值彰顯,為下一步城市品質提升打下了堅實基礎。”十二師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鄧向東介紹說。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兵團黨委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堅定履行生態衛士職責,將頭屯河沿岸打造成兵地融合發展的示范區,造福一方百姓。

短評:讓綠色成為發展底色

花紅柳綠、天藍水碧,人在畫中游……這是十二師頭屯河兵地融合生態產業示范區帶給人們的感受。頭屯河煥然一新的面貌不僅讓人賞心悅目,更堅定了人們對這片土地未來發展的信心。

堅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信念。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經濟社會長遠發展的重要基石。隻有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才能提升“人氣”,帶來“財氣”,走出一條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隻有“咬定青山不放鬆”,才能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順應形勢,增強發展動力。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當今社會人們的共識,更是發展趨勢。現實需要我們乘勢而上,爭取更多發展機會與空間﹔需要我們順勢而為,積蓄更大動能與后勁。我們要把生態環境短板補齊,盤活區域發展整盤棋,構建新的區域發展增長極,提升區域開發價值,從而形成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相宜、自然經濟社會人文相融的發展格局。

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探索雙贏發展模式。提升區域治理水平,增強區域發展活力,推動區域產業轉型升級,提升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需要積極探索生態與經濟互動雙贏的發展模式。十二師的實踐証明,堅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信念,真抓實干,天藍、地綠、水淨就會成為現實。

發展既要看產出,也要看消耗﹔既要看速度,也要看質量﹔既要看數據,更要看生態。隻要堅持新發展理念,推動綠色發展,讓綠色成為發展底色,未來的發展道路就會越走越寬廣,越走越通暢,越走越美好。(王穎)

(責編:陳新輝、韓婷)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