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古道绽新颜

兵团七师促进改革、发展、稳定巡礼

2019年09月17日17:05  来源:兵团日报
 
原标题:七师促进改革、发展、稳定巡礼:丝路古道绽新颜

金秋九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处处涌动着加快发展的浪潮。走进七师百里垦区,街道干净整洁、棉田整齐划一,田间地头、各工业园区一片忙碌景象,七师处处是建设发展的恢宏画面,在秋阳的照耀下,一派生机盎然。

从荆棘丛生的戈壁荒滩到沃野千里的绿洲粮仓,从积贫积弱到垦区干部群众生活迈向总体小康……60多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七师历届党委在自治区党委、兵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聚焦新疆工作总目标,扎实履行维稳戍边职责使命,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各项事业不断迎来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沧桑巨变展新颜

路面平整、街道干净、绿树成荫、规划合理,休闲桌椅、健身器材等公共配套设施齐全……9月6日傍晚,在七师拟建胡杨河市祥云湖城市公园,职工群众悠闲地散步,璀璨的灯光映射在水中,湖水倒影呈现五光十色、色彩斑斓的美景。

近两年,新落成的祥云湖城市公园对外开放,夜幕降临,彩灯扮靓公园,这里已成为七师职工群众赏景游玩和休闲纳凉的一个好去处。

“以前,小区地面坑坑洼洼,车辆乱停乱放,晚上路灯也不亮。”在郁郁葱葱的公园漫步,73岁的退休职工熊道青说,“现在,小区环境变美了,大伙儿都愿意走出家门,在小区锻炼身体、聊聊天、打打牌。”

1949年12月29日,伴随着新中国成立的礼炮声,位于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核心区域的七师前身--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二兵团步兵第九军二十五师成立了。

这支面貌一新的人民军队积极响应祖国的号召,汇集了全国各地的华夏儿女,在沙湾、炮台、小拐、乌苏、奎屯、车排子等地,仗剑扶犁,艰苦创业,与风沙搏斗,与戈壁抗争,开荒造田、兴修水利,建农场、办学校,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从进驻玛纳斯河流域试种兵团第一块棉花地开始,七师垦荒官兵经过科学播种和精细管理,一举改变了北纬45度以北不能种棉花的历史。自此,棉花经济“一花独秀”,开始大面积种植,并逐渐发展成为兵团的支柱产业。

从师部移驻奎屯到先后设立3个管理处和3个总场,七师所辖垦区面积跨越12个县市,有36个农牧团场,27个直属工、交、建、商等企事业单位,所建团场连队星罗棋布,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师”.如今,日新月异的七师天北新区,已成为兵地融合发展的新平台。

60多年来,七师一代代勤劳勇敢的军垦人用激情、智慧和汗水,在一次次创举、一步步大胆探索中,创造了非凡的业绩:精心打造的“锦”牌棉花,先后获得“全国知名品牌棉花第一名”“全国知名品牌棉花展示会金奖”“全国认知率最高的棉花品牌”等荣誉;文艺创作百花竞放,由原七师文联主席韩天航创作的电视剧《戈壁母亲》在央视热播,并荣获第二十七届“飞天奖”优秀电视剧一等奖;胡杨河水韵景区、一二六团戈壁母亲红色旅游基地、花果山庄园等,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旅游景区、兵团星级农家乐……几代七师人辛勤耕耘,使七师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祖国西部边疆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兵团事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大贡献。

改革改出新气象

进入9月,七师天北新区工业园内人来车往,这里是奎屯市塔吊最密集、开工项目最多、建设场景最火热的地方。

10多年前,这里还是奎屯市的棚户区。如今,一座座现代化工厂拔地而起,200多家企业落户,核心区、商贸物流建设区、工业区和生态旅游度假区布局明晰,一条条平坦宽阔的道路通向四方,环境宜人。

在6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七师人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美丽的绿洲上,团场、连队如珍珠般遍地闪耀,高楼鳞次栉比,一座座新型城镇在亘古荒原上崛起,经济发展空间不断拓展。

近年来,七师经济在增长速度、质量效益、发展动能等方面提档升级,综合实力不断提升。2016年、年、2018年生产总值增速在兵团排名分别为第五、第七、第一,平均增速10.4%.2018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84.85亿元,较2016年的147.18亿元增长25.6%;年经济总量在“奎独乌”地区占比为26.51%,较2016年提升3%.今年1月至8月,七师预计实现生产总值亿元,增长18.5%,经济发展逐步提质提速。

“改革让职工得实惠,我们真心真意地拥护。”对于七师的职工群众来说,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像一股暖流涌进了心窝。

在这次改革中,职工群众拿到了土地确权证,有了身份地,大家抱团发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乘着改革的春风,职工们打开了发展的思路,各类合作社应运而生。

职工市场主体地位明显加强,全面取消“五统一”,有效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综合生产力提升,去年棉花单产达到420公斤,创历史新高,许多连队职工自发筹钱对农业设施进行维修改造。团场“政”的职能明显转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大幅提升,职工获得感明显增强。

去年以来,七师共化解团场存量金融债务14亿元、化解国企政府性债务3.65亿元。七师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对47户患重大疾病、有重度残疾、生活存在较大困难的临界困难家庭进行挂钩帮扶,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稳定脱贫,贫困团场一三七团顺利摘帽。扎实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推进七师奎屯锦疆热电有限公司等重点单位大气污染治理减排工程建设,将辖区内20吨以上燃煤锅炉纳入重点治理,淘汰10吨以下燃煤锅炉,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专项行动,对纳污坑塘实行整治和生态修复,对重点行业9家企业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检查,防治污染土壤,辖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此外,七师党委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是“第一要事”意识,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缩小审批范围,减少审批事项,提高办事效率,搭建银行与企业沟通的桥梁,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资金困难问题,开设重大项目审批核准“绿色通道”,成功引进多家企业,形成了“葫芦娃效应”

2018年至2019年上半年,七师“一号工程”硕果累累,累计招商引资项目337个,投资总额917.51亿元,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83.92亿元。

与此同时,党的建设不断加强。七师党委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摆在重要位置,制定实施《七师机关推进干部作风转变的实施意见》《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22条措施》,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干部干事创业劲头明显增强。七师党委聚焦夯实基层基础,创建了“好人好事银行”“两榜一灯”“党建夜校”等党建工作品牌,打造坚强有力的基层战斗堡垒,“比学赶帮超”氛围更加浓厚,党建“领跑”七师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凝心聚力建新城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住进绿树成荫、路灯明亮、水电齐全、花香水秀的新城市是七师人的共同梦想。为了实现这一梦想,七师人从未停下奋进的步伐。

走进七师各个团场、天北新区和拟建胡杨河市,记者看到,一排排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柏油路四通八达,一盏盏路灯照亮职工群众的心田--七师城镇化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以日新月异的面貌展现在眼前。

9月5日,记者在七师拟建胡杨河市建设项目工地看到,各项工程进展顺利,施工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人民医院、广电传媒中心、养老院等项目正在加班加点施工中。

目前,七师累计投资13.51亿元用于城市道路、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62亿元建成胡杨河高级中学、幼儿园等9项社会公共服务项目,城市建设初具规模。

如何借助优势发展产业?近年,七师明确提出了“开发天北新区,建设胡杨河市,发展五五工业园区,大力发展商贸物流服务业”的发展战略,重新修编了师域城镇规划体系。在城市空间分布上,用34公里皇沟大道葡萄长廊,把拟建胡杨河市和天北新区联结起来;用68公里工业大道,把天北新区和五五工业园区联结起来,形成“三点两线”的产城布局。

通过招商引资推进产城融合,胡杨河纺织服装工业园已有4家纺织企业入驻,项目总投资18.2亿元,已形成47.5万锭纺纱、50台大圆机织布的产能,每年实现产值9亿元,实现税收2000万元,带动1500人就业。拟建胡杨河市正逐步成为聚人气、汇商机、兴产业、增税源的特色新城。

近年来,七师设市建镇工作迅速推进,按照“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原则,以规划、建设、管理为重点,“一市三区六镇”的城镇空间布局基本形成。

按照新型城镇化要求,七师各单位持续大力开展美丽团场城镇建设行动,着力打造绿化、水系景观,提升城镇建设水平,有效改善了城镇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强化了城镇的产业和人才聚集功能,为七师城镇进一步发展和经济转型奠定了基础。

同时,七师党委以危旧住房拆迁改造工作为重点,将住房保障工作与“美丽团场城镇建设”工作相结合,进一步改善了人居环境。

向南发展奏强音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关洒在一团新黄宫社区的广场上时,一三七团驻新黄宫社区“访惠聚”工作队的“早派工”会正如期进行着。

倾斜政策资金、引进产业项目、聚集人才人力……近年来,七师党委高度重视向南发展,举全师之力、集全师之智,坚持对标补短,科学精准施策,不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向一团投入力度,全力推动一团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壮大。

全力帮助一团充实完善组织机构,七师先后选派110名优秀干部,充实到一团的机关和相关单位,协助一团开展工作;选派22名“访惠聚”工作队队员、27名工作组成员深入到一团的基层连队、社区开展工作,帮助一团充实人员力量。同时,帮助一团如期完成全民所有制连队“两委”选举,指导一团全面完成团场学校、医院师办师管整体移交和“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

此外,七师专门设立向南发展专项资金,累计安排师财政预算8000万元作为向南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一团发展。七师还积极协调援疆省市,采取“双援疆”

模式支持一团发展,推动淮安市工业园区与一团结对共建,争取1000万元援疆资金,重点支持一团少数民族聚居连队创业园建设,积极引导招商引资项目向一团聚集,帮助一团引进投资5亿元的银鲁如意12.5万锭纺纱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项目。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七师通过政策兜底,团、连两级干部挂钩帮扶,千方百计帮助一团职工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积极牵线搭桥,推动瑞豪电子产业园与一团成功签订年销售额达5000万元的农产品销售协议,帮助一团职工拓宽红枣、核桃、阿克苏大米、苹果等特色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

兵地融合结硕果

9月6日,一三七团中学整洁的校园内,柳枝随风舞动,室内操场上的笑声和呐喊声远远就能听见。这座室内操场占地面积1800多平方米,能够满足全校1000多名师生的各种活动需求。该校校名虽然叫一三七团中学,但为了完善教育设施,一三七团与乌尔禾区、油田企业三方都投入了大量资金。

一三七团中学只是兵地融合共建的一个缩影。在这里,兵地融合已经深入到教育、医疗、交通及其他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事业中,不管是兵团、地方的孩子,还是油田的孩子,在这里都能享受到同样的教育资源。

“在城区建设和发展上,要多算大账,少算小账,特别是要多算政治账、战略账,少算经济账、眼前账。”在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兵地油三方的领导已经达成这样一个共识。

近年来,七师党委牢固树立“兵地一盘棋”思想,主动与地方领导加强沟通协调,分别与奎屯、乌苏、克拉玛依签订了兵地融合发展意见,成立了涵盖经济社会发展十个领域的工作小组,高位推动兵地多领域合作与深层次融合发展。

尤其是七师与奎屯市共建的天北新区这一创新管理的新体制,得到了自治区、兵团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认可,成为兵地融合发展、共建双赢的示范区,所创造的“天北模式”先后获得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中国魅力新农村十佳县市奖,使“天北”这张兵地融合共建的“新名片”迅速传向全国。

为改善居住环境,天北新区累计投资50多亿元,建设楼房200多万平方米,投入大量资金实施道路、绿化、公园、给排水、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拆旧建新老城区,1.5万多户居民告别了老旧平房,搬进了新楼房,2000名下岗人员实现了再就业,7000名破产企业下岗工人得到妥善安置,辖区群众成为天北新区建立最直接的受益者。

融合发展天地宽。兵地共建的克拉玛依市乌尔禾改革试验区、奎屯市天北新区、乌苏市现代农业科技园区风生水起,在兵地融合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目前,七师与地方融合发展领域越来越宽,步伐越来越快,兵地融合呈现整体推进、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屯垦伟业感天动地,戍边使命重如泰山。站在历史新的起点上,七师党委正团结带领全师各族干部群众,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心和决心,聚焦兵团职责使命,聚力兵团深化改革,不断为七师经济社会发展开启新引擎、培育新优势、开创新局面。(秦俊伟)

(责编:陈新辉、马亮)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