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和睦 携手奋进

十四师一牧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记事 

2016年09月02日16:17  来源:新疆日报
 

 在昆仑山深处,有一个地处高寒地区却暖意融融的团场——十四师一牧场。

在这海拔高达2300 米至4500 米的地方,2700 多名各族群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团结和睦、携手奋进,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走出一条颇具特色的嵌入式发展道路。

 

 

甘做民族团结铺路石

8 月9 日,张永进听说一连产羔场发生一起草场纠纷,马上赶过去。

一牧场的草场面积有124.6 万亩,与周边地方乡镇的牧场插花分布,牧民在放牧时难免会出现纠纷。

上午,策勒县奴尔乡布藏村村民乃再尔巴科·依敏尼亚孜赶着一大群羊往自家的草场走去,头羊竟然领着羊群直奔一牧场一连职工麦麦塔吾拉·白迪家的草场。

张永进了解情况后,及时说服麦麦塔吾拉·白迪与乃再尔巴科·依敏尼亚孜握手言和。

今年62 岁的张永进能熟练地说维吾尔语,又长期与当地群众打交道,在当地牧工中有着极高的威望,大伙儿还按张永进的乳名“喜喜”,亲切地称他为“喜喜连长”,他是当地群众心目中最公道的调解纠纷“专家”。

“他调解纠纷的办法都很具体,不会说偏袒哪一方,很公正!”乃再尔巴科·依敏尼亚孜说。

张永进从1990 年在牧场任职,常年和当地的牧工同吃同住,谁家的草场在什么位置、谁家有多少牛羊,他都烂熟于心。26 年来,张永进解决兵地草场纠纷700 余起,调解民事纠纷400 多起。直到现在,经他处理过的纠纷从未出现过一起复访。

“你倾向于哪一方,那肯定是不行的,必须要本着公正公平合理的原则,这样的话,你才有信誉。”张永进说,“因为很多问题都是小纠纷,得从小问题抓起,把小问题解决了,就不会有大问题发生。”

张永进在一牧场几个连当连长、党支部书记期间也是领导有方。就拿二连来说,1985 年羊群存栏数不足6000 只,张永进带领一班人埋头苦干,攻克育种和饲料关,仅用3 年时间,羊只存栏数就超过了1 万只,经济指标连续8 年排一牧场第一,群众收入年年增加,二连党支部连续8 年被场党委授予“先进党支部”称号。

一牧场条件艰苦,曾7 次有机会调离一牧场,张永进却都选择了放弃。去年1 月,本应退休的张永进被维吾尔族群众含泪挽留,被一牧场党委返聘为政法委书记助理。

凭借扎根牧场甘做铺路石的精神,张永进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民兵称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兵团“五一”劳动奖章。去年,他还获得全国第五届道德模范提名奖。

学在一起成长在一起

一牧场中学多年来一直注重从当地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从学前班到初中采取“一条龙”式培养教育模式,让孩子们生活在一起、学习在一起、活动在一起、成长在一起,促进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

“经过几代人的执着追求……马志业,‘执着’怎么写?”六年级一班毕业生吐送江·买提肉孜这样问他的同桌马志业。“一个提手旁加一个丸子的丸,还有着急的着。”马志业详细解答。在今年暑假,吐送江·买提肉孜一直都没有闲着,一有空,他就会跑到马志业家里补习汉语。

今年5 月,吐送江·买提肉孜和同年级的7 名同学一起考上了内初班。“学校开展的民汉同学互学双语活动,是我考高分的法宝。”他说,“我考上内初班,少不了马志业的一份功劳!”

一牧场中学是以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为一体的全日制寄宿制双语学校,全校632 名学生当中,少数民族学生就有518 名。学校从孩子们进入幼儿园起,就采取民汉混合编班、合宿的方式,促进民族团结。

杨仪军是一牧场中学教师,他说:“住宿都是住在一块儿,吃饭也是一块儿吃,在平时还在一块儿玩。学校提倡各族学生共同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

坚持多年的双语教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双语人才,一牧场中学在当地小有名气,相邻乡镇的不少维吾尔族牧民都把孩子送到一牧场中学。建校以来,一牧场中学先后为周边乡镇培养了小学到高中各年级学生2656 名,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当地建设发展的骨干。

“我们学校有策勒县恰哈乡、奴尔乡、乌鲁克萨依乡、博斯坦乡的学生,还有洛浦县的学生。他们在这里学习双语,民族团结的种子已种在学生的心底。”一牧场中学副校长艾萨·热杰普说。

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效应

多年来,一牧场持之以恒地践行民族团结一家亲。现在,各族群众在昆仑山脚下共同培育着一朵朵民族团结之花。

在一牧场今年新规划的万亩示范田里,从策勒县奴尔乡阿其玛村来一牧场定居的农民肉孜·托合提隔三差五就要到田里看看,开春种下的豌豆、小麦和南瓜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而今年3 月刚搬到一牧场的时候,眼前的一切,曾让他心灰意冷。“种核桃的地方全是大石头,我不相信能在这个地方长出什么东西来。”肉孜·托合提回忆道。

从甘肃老家到一牧场定居的朱龙中在地里干活时认识了肉孜·托合提。他对肉孜·托合提说:“种的豌豆、小麦都是连队免费提供的,而且连里还有技术员指导,滴灌带也要拉过来了,一定不会让你受损失的。”

朱龙中在干活中发现,肉孜·托合提田间管理技术薄弱,就主动给他当起了师傅。“这个中间的草要拔掉,没有长豌豆的地方可以打除草剂。”肉孜·托合提说,“师傅的这些话时常在我的耳边回响。”

如今,肉孜·托合提和朱龙中已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兄弟,两人还合伙从连里承包了100 亩地,一起增收致富。

一牧场与策勒县的4 个乡镇相邻,按照“兵地一盘棋”的思想,去年,一牧场与邻近的策勒县奴尔乡签订了《兵地融合发展战略备忘录》和《兵地融合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合作框架协议》,并从地方吸纳富余劳动力就业落户,与本地汉族职工结合成立一牧场七连。目前,一期1 万亩土地开发项目已经完成。

“一牧场给他们提供了优惠政策,向每户提供90 平方米到104 平方米不等的房屋,前3 年让他们免费居住。有了收入之后,他们可以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逐步购买住房。对来就业的地方农民,牧场还给他们发放每个月2400 元工资,实行种子、水费减免政策。这些优惠政策的出台让地方农民在这里安家扎根,融入到兵团的大集体里。”一牧场七连党支部书记杨斌说。

“我们与策勒县的4 个乡镇在兵地共建上坚持发展和共享,持之以恒地坚持先进文化引领,持之以恒地坚持民族团结,持之以恒地坚持双语教育,持之以恒地坚持民生改善。民族团结一家亲、兵地融合共发展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一牧场党委副书记、副政委吴丹说。(陈晨 通讯员米尔扎提·哈木拉提、卢瑛)

(责编:阿通古丽(实习)、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