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巴郎”,留守儿童的温暖之家

2019年07月04日18:29  来源:人民网-新疆频道
 

近日,记者走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一师留守儿童关爱园,在这个1个月前被共青团组织命名为“阳光巴郎”青少年之家的关爱园里,一间教室的墙上张贴着留守儿童的绘画作品。新疆智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友谊路社区服务点负责人付蕾和3名社工,正在组织该师一中的10多名学生进行课前朗读。

今年5月27日,新疆启动了共青团“阳光巴郎”青少年之家社会服务项目,友谊路社区成为首批7个试点之一。

友谊路辖区有0岁至15岁青少年653人,社区居住着很多兵团水利水电集团职工,因为很多孩子的父母从事建筑施工行业,常年在外,留守儿童达144人,这些留守儿童大多是该师一中的学生。

付蕾介绍说,“阳光巴郎”青少年之家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是以特定青少年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开展定期家庭探访、共青团爱心生日会等11个板块的活动。项目点每周一到周五都有3名工作人员,他们为放学后没有家长辅导功课的孩子辅导补习功课,教授美术、舞蹈等才艺,提高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家长下班之后,到社区将孩子接回家。

“社区开办的‘五点半课堂’不仅解决了孩子放学后没人接送、没地方写作业、没人辅导作业等一系列问题,而且还丰富了孩子的精神文化生活,解决了我们家长的后顾之忧。”6月12日,受益于“阳光巴郎”项目的学生赖卓媛的母亲余玲说。

赖卓媛是该师一中二年级的一名留守儿童,父亲是兵团水利水电集团的职工,常年在外地施工,到了冬休才回家。赖卓媛的母亲刚刚生育了二胎,听说社区有了这么一个服务点后,赖卓媛立刻报名参加。

该师一中学生家长杨玉清这些天感到特别欣慰,前几天,她收到了儿子亲手制作的礼物。杨玉清和丈夫因工作忙平时很少与孩子沟通,等想要走进儿子心里时,发现孩子已开始有抵触情绪,不善言辞的父母这才慌了神。在项目点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孩子现在愿意主动与他们交流并懂得了感恩。杨玉清说:“看到孩子一点一滴的变化非常开心,我和丈夫打算抽时间参加项目点组织的亲子课堂教育,学习和孩子交流的方法,和孩子一起成长。”

付蕾说:“留守儿童、困难青少年、单亲家庭孩子等特殊孩子因为生活上缺少关爱等原因,导致他们的心理更敏感,我们用专业知识和适合的方法为孩子和家长提供专业服务和引导,帮助他们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促进青少年成长。”(兵团日报 何玉莲)

(责编:陈新辉、韩婷)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