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有期,爱无期

兵团第二批赴南疆支教人员二三事

2019年07月10日16:09  来源:人民网-新疆频道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爱的奉献》这首歌曲人们曾经耳熟能详。如今,这首歌曲在南疆学前支教工作中得到了诠释。近日,兵团及各师市派出的第二批支教人员完成了为期一年的支教任务,回到了各自的工作岗位。一年来,他们带着爱与责任,与当地教师一道,大力提升南疆幼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全面提升南疆学前教育质量,在三尺讲台上谱写了一首首动人的支教协奏曲。

收获成长的幸福

小朋友一个劲地哭泣,怎么问也不回答,仔细观察,发现原来是裤子尿湿了;家长忘了接,小朋友情绪低落,讲故事、唱儿歌,不断安抚“你的爸爸妈妈临时有事,一会儿就来接你了”……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四十四团中学幼儿园支教的一年时间里,石河子大学文艺学院音乐系民乐教师李杨过得无比充实。每天,她都守着一屋子天真活泼的孩子,心里被爱装得满满当当。

李杨出生在石河子,在四川成都学习音乐,硕士毕业后回到家乡任教。支教前,李杨做好了过一年“艰苦生活”的心理准备。一个支教老师带着零星几个孩子,坚守在人迹罕至、缺水缺电的偏僻小山村……这是以前媒体报道给李杨留下的“支教印象”。

2018年8月,抵达四十四团后,李杨看到团部车水马龙,新建的幼儿园窗明几净,多媒体教学一体机和电钢琴等教学设施一应俱全。她为南疆师团的发展而感慨,信心满满地投入到支教工作中。

支教生活刚刚开始,李杨便遭遇了“最痛苦的事”。初入园的部分小朋友进了园就开始哭闹,有的还满地打滚;很多孩子不会说国家通用语言,无论是饿了、渴了,还是身体不舒服,都不会表达,只是一个劲地哭……有着两年大学授课经验的李杨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阵势”,她“急得想和他们一起哭”。

“教育小孩子,最需要的是爱和耐心。”支教后不久,李杨总结出了经验。和幼儿们说话时,李杨会俯下身子侧着耳朵,脸上始终挂着浅浅的微笑。她一点一滴摸索干好幼教工作的方法:孩子哭了,把孩子揽进怀里;教孩子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利用生活场景教孩子说国家通用语言……

“有的孩子家里有羊圈,头上有虱子。”有人劝李杨不要和幼儿太亲近,她不为所动。一次,李杨真的遇到了一个头上有虱子的小女孩。李杨用偏方给小女孩治虱子,还将她的父母请到幼儿园,给他们讲解注重家庭卫生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李杨细致地观察孩子每天的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他们表扬和鼓励。她引导班里的小朋友们为勇于回答问题的小伙伴点赞,还自费购买了许多卡片、本子作奖品。

“奖罚必须分明,这有助于孩子将来明辨是非。”李杨说,孩子不守纪律、捣蛋时,她也会板起脸来进行批评教育,让孩子知道这是错误行为,下次不能再这样做。

为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每天上课,李杨都会用电钢琴弹奏出欢快的儿歌,让孩子们在音乐中翩翩起舞,快乐玩耍。李杨还找来琵琶、热瓦普、都塔尔等各种乐器,给孩子们讲解中华民族传统民乐的相关知识,帮助孩子们开阔眼界。

时间一天天过去,白皙、恬静、浑身散发出一股书卷气的李杨成了幼儿园里最受孩子们欢迎的老师之一。孩子们到幼儿园时会从口袋中掏出几颗红枣、杏子,送给他们最喜欢的李杨老师吃;课外活动时,小朋友会抱着李杨不肯松手。

在四十四团中学幼儿园,李杨除了完成教学任务,还要为孩子们打饭、洗碗,打扫教室卫生。“我几乎把以前没干过的活都干了。”李杨笑着说,“和孩子们一起成长就是我最大的收获。”

李杨坦言,在南疆支教挺累的,但看到孩子们的国家通用语言说得越来越好,每天都有进步,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情暖小古丽

6月30日,三师五十三团中心幼儿园迎来了学期末的最后一天,这也是该园几十名支教干部与孩子们分别的日子。早晨11时许,在各间教室里,支教干部们有的和孩子们依依惜别,有的和孩子们簇拥在一起,在手机上浏览着一年来的点点滴滴。而此时,来自七师疾控中心的支教干部王楠正驱车前往离五十三团团部6公里远的四连,他要去和他最关心的孩子阿依谢木·古丽告别。

故事还得从半年多前说起。2018年10月26日,在五十三团中心幼儿园中一班任教的王楠发现班里的孩子阿依谢木·古丽两天没来上课。下课后,王楠立即打电话联系阿依谢木·古丽的家长。阿依谢木·古丽的母亲手机关机,父亲买海提·卡斯木电话虽然接通了,但由于语言不通,王楠无法了解阿依谢木·古丽家里的详细情况。

第二天,放心不下孩子的王楠专门乘车前往阿依谢木·古丽家。走进院子,王楠看到阿依谢木·古丽家中有两间土坯房,房间内杂乱无章。通过了解,王楠得知阿依谢木·古丽一家原本有4口人——父亲、母亲、5岁的阿依谢木·古丽以及7岁的哥哥。阿依谢木·古丽的父亲腿部残疾,行动不便,只能干一些简单的活,一家人的生活几乎全靠她的母亲一个人赚钱支撑。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7年年初,阿衣谢木·古丽的母亲罹患癌症,为了给母亲治病,他们一家几乎花光了家中全部的积蓄。

2018年10月22日,阿衣谢木·古丽的母亲久治不愈,离开了人世。

阿衣谢木·古丽的母亲离世后,阿衣谢木·古丽一家失去了顶梁柱,阿依谢木·古丽的父亲买海提·卡斯木因过度悲伤,变得愈发消沉,两个孩子也无人照看。看到阿衣谢木·古丽一家的情况,王楠当即拿出200元给买海提·卡斯木,以解燃眉之急。随后,王楠把阿依谢木·古丽一家的情况如实地向七师疾控中心副主任杨海东作了汇报。

2018年11月,七师疾控中心召开职工大会,号召大家为阿依谢木·古丽一家捐款。最终,七师疾控中心共募集爱心善款2300元、衣物近100件。

2018年12月6日,五十三团中心幼儿园领导和王楠把衣物分发给幼儿,并驱车前往阿依谢木·古丽家,把2300元交到买海提·卡斯木手中。买海提·卡斯木感激地说:“谢谢你们对我们一家的帮助。”

在五十三团中心幼儿园领导和王楠的帮助和鼓励下,买海提·卡斯木逐渐走出了生活的阴霾,努力打零工增加家庭收入,每天准时接送两个孩子上幼儿园和小学。看到阿依谢木·古丽又恢复了往日的快乐,学习生活也进入正规,王楠感到无比欣慰。

爱心还在继续。2019年4月9日,七师疾控中心再次向五十三团中心幼儿园捐赠了价值1200元的彩笔、彩色黏土、折纸等学习用具。

王楠说:“虽然支教工作已经结束,但我对五十三团中心幼儿园孩子们的关心和帮助不会结束。希望孩子们能健康快乐成长,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科技助力教学

6月17日下午,南疆的气温升至30摄氏度以上。在五十三团第二幼儿园小二班教室里,30多名孩子伴随着儿歌跟着老师许文华欢乐地跳舞。只见许文华一会儿在前排做示范,一会儿走到孩子中间纠正动作,汗水顺着她的脸颊往下淌……

许文华是来自兵团水利局的支教干部。2018年8月,她响应组织号召,奔赴五十三团第二幼儿园,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

五十三团第二幼儿园共有幼儿721名,维吾尔族孩子占97%以上,许文华在该园小二班担任语言课教师。

许文华在上课和平时与孩子的交流中观察到,小班的维吾尔族孩子基本上不会说国家通用语言,幼儿园的各种教学辅助设备也很简陋,但孩子们对新鲜事物很感兴趣,对学习新知识也充满了渴望。

许文华说:“那时,我一直在思考,能否在这短暂的一年中,切实为南疆学前教育做点什么。我想给这里的孩子带来一些教育的前沿信息,比如使用AI(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工作。”

许文华决定,为五十三团第二幼儿园自费捐赠一台先进的人工智能学习机器人。“有了这台设备,即使我以后离开幼儿园回到了原单位,孩子们也可以利用这台设备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许文华说。

许文华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远在乌鲁木齐的丈夫,得到了丈夫的大力支持。在查找了大量资料后,许文华夫妇最终选定了一款由厦门智童公司生产的、价格为1.1万元的“小科”智能机器人。

厦门智童公司相关负责人知道了许文华夫妇的善举后,专门召开会议商讨。最后,该公司决定以50%的价格售出这台“小科”智能机器人,以此作为该公司对南疆学前教育的支持。不仅如此,该公司还专门委派专业技术人员从厦门赶到图木舒克市,为五十三团第二幼儿园师生讲解“小科”智能机器人的使用方法,使其在日常教学中发挥出最大作用。

2018年10月27日,演示课上,第一次看到“小科”智能机器人的孩子们兴奋不已,把机器人团团围住。厦门智童公司专业技术人员谢富斌通过二维码给“小科”智能机器人发送指令,让“小科”机器人完成了过河的演示,孩子们在游戏中了解了河流的宽度应该怎样测量,学到了很多关于河流、桥梁的知识。

此后,五十三团第二幼儿园老师利用“小科”智能机器人引导孩子们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唱歌跳舞等。“小科”智能机器人成了孩子们的好伙伴。

许文华说:“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南疆的孩子们在接受教育过程中享受到更多高科技发展的成果,学到更多的知识,将来为建设家乡贡献力量。”(兵团日报 禚艺、石芳纯、何勇、刘怡心)

(责编:陈新辉、韩婷)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