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人心的壮丽史诗

兵团原创音乐舞蹈史诗《天山》演出侧记

2019年09月27日10:35  来源:兵团日报
 
原标题:兵团原创音乐舞蹈史诗《天山》演出侧记

这是历代文人墨客泼墨挥毫的地方,这是一片充满诗意的大地。

巍巍天山,目睹过他们吟诵诗词的背影,也见证了将士们仗剑驻守边关的威武身姿。

9月20日,新疆艺术剧院剧场内座无虚席,兵团原创音乐舞蹈史诗《天山》举行首演。“天山,以天命名的山!天山,擎天挺立的山!我就是你,你就是我……”在深沉辽远的男声合唱中,大幕徐徐拉开,远处,巍峨的天山上白雪皑皑、银光闪烁。舞台上,由演员组成的“军垦第一犁”雕塑造型缓缓移动。

在演员们的深情演绎下,舞台也变得极富诗意。在1小时40分钟的演出里,演员们用动听的歌声、优美的舞蹈讲述着兵团的历史,将兵团履行维稳戍边职责使命艺术化地呈现在舞台上。

“我爷爷的爷爷们曾讲述从前,他爷爷的爷爷们就驻守边关;大漠风如今还传诵那些诗篇,多少代这骨血丝毫没有改变……”贯穿全剧的男声独唱《老军垦的故事》引出了中华民族屯垦戍边的历史,将汉唐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和改革开放至今的屯垦戍边精神贯穿起来,以吉他弹唱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

该剧分为序篇、《大风歌》《大战歌》《大梦歌》以及尾篇5个部分,由曾出任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文学总执笔、国家一级编剧任卫新担任编剧。这部以《天山》命名的音乐舞蹈史诗,源于任卫新在2004年作为“心连心”艺术团总撰稿人来到八师石河子市采风时迸发出的艺术创作灵感。2018年年初,该剧完成剧本大纲创作,并成功入选国家艺术基金年度“跨界融合作品”资助项目名录。

“之所以命名为天山,是因为这响亮的名字,不仅标志着中国版图独特的地域方位,而且赋予了兵团人独具的人格象征。”任卫新说。

两千多年来驻守边关的将士们巩固边防、开发边疆、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近代,林则徐等垦荒植树引水灌溉,绿洲上瓜果飘香,大地一片欢歌。歌舞《甘泉流万家》表现了戍边将士开垦的良田赢得当地少数民族居民欢呼喝彩的欢快场景。

《凯歌进新疆》《穿过死亡之海》《西出阳关》,一首首经过改编的曲目再现了当年解放军十万大军挺进新疆的伟大壮举,表现了兵团军垦前辈们的铮铮铁骨和誓死不屈的精神。

伴随着车轮摩擦铁轨的声响,一列火车驶进舞台。一位三五九旅的老兵带领满车厢的年轻人向着新疆行进。“在九曲黄河的上游,在西去列车的窗口……”根据贺敬之的诗歌《西去列车窗口》创作的情景表演,顿时将观众带回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潇湘儿女上天山,齐鲁女儿戎天边。我们,就是这样,最终许给了新疆,嫁给了兵团。”舞台上,“八千湘女上天山”的感人故事让87岁的李士英老人回想起了当年参军进疆的场景。“我们从长沙坐火车到西安,然后坐汽车到阿克苏,一张大饼、一壶开水就是一天的口粮,晚上经常露宿在戈壁上,走了1个月零3天才到阿克苏。”李士英回忆道。1951年3月,李士英在湖南招聘团报名参军进疆,这一来就是68年。

“舞台上的兵团战士们,他们是那样美丽生动,是那样血肉丰满,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十二师中级人民法院干部张熳动情地说道。

轻快的《大漠欢歌》、优美的《草原之夜》、深情的《白发·黄沙》,演员们用歌声动情地演绎了兵团一代人的无悔付出与坚守。

“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随着激昂的《兵团进行曲》的唱响,演出进入尾声。21时50分,音乐舞蹈史诗《天山》演出结束,现场掌声雷动,观众们饱含热泪长久地站立,致敬所有演职人员,久久不愿离去……(徐敏)

(责编:陈新辉、韩婷)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