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了青春献终身 献了终身献子孙

沙海老兵一家四代扎根南疆七十载

2019年10月08日12:15  来源:兵团日报
 
原标题:沙海老兵一家四代扎根南疆七十载

10月1日,92岁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四十七团老兵董银娃身穿绿色老式军装,胸前佩戴着勋章,端坐在电视机前,收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直播。

当国歌奏响、国旗升起的那一刻,董银娃眼含热泪,颤巍巍地举起了自己的右手,向国旗庄严敬礼。一如70年前,他和战友们在挺进新疆前夕,向五星红旗庄严敬礼。

1949年12月5日,董银娃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一兵团二军五师十五团的1800余名战友从南疆重镇阿克苏出发,昼夜行军17天,徒步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于12月22日胜利解放和田,创下史无前例的进军纪录。

此后,董银娃和战友们铸剑为犁,垦荒造田,修渠筑路,在一片亘古荒原上建设四十七团。60多年过去了,老兵们逐渐逝去,但是他们的子女大部分留在了南疆。

董银娃一家四世同堂,家中不少人走出团场上过大学、经过商,但受董银娃的影响,最终全都选择回到南疆。

“父亲常说,屯垦戍边是党交给他们的任务,自己老了,孩子有义务担起这份责任。”董银娃的小儿子董万军说。

董万军告诉记者,姐姐董凤香把家安在了和田地区墨玉县,两个女儿都在墨玉县工作生活。

“大哥在团场读完初中后,主动报名参军。从部队退役后又回到四十七团,在机修连当技术员。”董万军说姐弟4人中自己最敬佩的就是大哥董万喜,“大哥为团场职工提供农机修理服务,脏活累活总是抢着干,大家都说他像父亲。”

2014年,董万喜突发心脏病去世。“我的好孩子,你安心走吧,你的任务已经光荣完成了……”在董万喜的葬礼上,董银娃哽咽地说。

“本想留在乌鲁木齐,但爷爷坚持让我回来,说南疆发展更需要大学毕业生。”董万喜的女儿董玉说,自己2001年大学毕业后,在爷爷的强烈要求下回到了和田,在墨玉县一家幼儿园工作。

董银娃的二儿子董万民是全国恢复高考后团场走出的第一批大学生。从新疆财经学院(现新疆财经大学)毕业后,他主动要求到墨玉县工作。

2004年,董万民又主动申请调回四十七团工作。董万民的儿子董沉在喀什地区叶城县公安局工作。2005年,董万军从和田市一家企业提前退休,回到四十七团,照顾年迈的父亲。董万军的儿子董洋也在四十七团的连队工作,孙子在团场小学上学。

2014 年4月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兵团,在六师五家渠市召开的座谈会上特别谈到四十七团几位老战士2013年给他写信的事。他说,老兵们扎根大漠,体现了“扎根新疆、热爱新疆、屯垦戍边”的老兵精神。(潘瑞雄)

(责编:陈新辉、韩婷)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