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欢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兵团也走过了65年的不凡历程。在新疆组建担负屯垦戍边使命的兵团,是党中央治国安邦的战略布局,是强化边疆治理的重要方略。
65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下,在自治区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兵团白手起家,艰苦奋斗,忠实履行着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的光荣使命,为推动新疆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家边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为充分回顾展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兵团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的重要成就,本报自即日起推出“兵团成立65年成就回眸”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金秋9月,走进五师双河市,映入眼帘的是宽敞平坦的柏油路、鳞次栉比的楼房、人流如织的商业街。9月20日,令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动车“复兴号”驶入了这座城市——兰新线支线博州线开通,双河市客运站迎来了南来北往的各地旅客。
65年前,这里是边疆的亘古荒原。65年后,这座由军垦战士建成的现代化城市昂然屹立在祖国西部。
1954年兵团成立,从那时到现在,岁月的脚步已经走过65个年头。兵团成立65年来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兵团人牢记使命、自强不息、砥砺奋进,在西部大漠戈壁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伟业。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屯垦戍边贡献突出
60多年前,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依据新疆实际,英明决策,决定创建一支肩负屯垦戍边使命、寓兵于农、劳武结合、开发建设祖国边疆的特殊组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从此,屯垦戍边成为兵团人的神圣使命。
65年来,兵团人忠实履行使命,不断发展壮大。
1954年,兵团生产总值仅为1.18亿元,1995年首次突破100亿元,2012年突破1000亿,2016年突破2000亿元,2018年达到2515.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1954年至2018年,兵团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6%。占自治区比重由11.2%提高到20.6%。
兵团在各个历史阶段为新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建立了丰功伟绩。
1949年,全疆工业总产值不到1亿元,生产的石油、电、煤、盐、皮革、面粉、食油、红砖等难以满足当地需求,各族群众缺吃少穿。为了改变新疆经济落后面貌,军垦战士节衣缩食,创办了新疆第一批现代工业企业,纺出了新疆第一缕纱,织出了第一匹布,榨出了第一块方糖。
1954年,以农副产品加工起步的兵团工业增加值仅为0.24亿元,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仅为20%。
上世纪60年代,锐意革新的兵团人推动工业进入大发展时期,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30%以上。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兵团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2008年,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100亿元,2018年达到792亿元。
兵团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推进工业转型升级。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占11.2%、2.7%和2.8%。
兵团成立之初,产业结构相对单一,1954年,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仅占生产总值比重的14.6%和22.1%。如今,通过几代人不懈努力,兵团逐步形成了食品医药、纺织服装、氯碱化工和煤化工、特色矿产资源加工、新型建材和装备制造等多门类的工业产业体系,从以农业为主的绿洲经济转变为以工业经济为主导、三次产业协调联动的格局。
兵团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发挥兵团特殊作用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成为巩固西北边防、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新疆发展的重要力量。
惠民工程福泽群众 改革成果共同分享
“几年时间,平房变成了楼房,农场变成了城镇。我们在家门口的企业上班,有了一份固定收入。”说起团场变化,八师一四一团七连职工杨元江感慨万分。
65年来,兵团城镇化建设成效显著,先后建成9座城市。2018年,9座城市以17.5%的占地面积,集聚了47.6%的人口,吸纳了49.3%的就业人员。近半数的兵团人过上了城市生活。
兵团65年的历史,是一部艰苦的奋斗史、奋进的发展史、辉煌的建设史,同时也是一部民生改善史。兵团在巩固国家边防、维护社会稳定、增进民族团结的同时,极大地促进了民生改善。
民生既是人民幸福之基,也是社会和谐之本。兵团党委抓住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实事接着一件实事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脚步铿锵。
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兵团建立了从幼儿教育到大学教育的完整教育体系,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2018年,小学至初中阶段净入学率达99.7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4.68%,少数民族中小学及幼儿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覆盖率达100%。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兵团实施南疆四地州普通高中教育免费保障、南疆团连中小学生营养改善行动等,超额完成计划投资目标任务。
公共卫生事业成效明显。兵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兵团卫生机构数由1954年的68家增至2018年的1240家,医疗机构床位数由0.4万张增至2.22万张,卫生技术人员由0.32万人增至2.63万人。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2018年末,已建成1个兵团文化中心、14个师(市)综合文化活动中心、190个团场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和1230个连队综合文化活动室。兵团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8.7%,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9.6%,有线电视入户率达70%。
兵团还免费开放文化服务设施,为连队文化设施建设提供经费保障;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就业,完善团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约90%的各族群众住上新居,看病、上学、养老、休闲等条件一年比一年好。
当好生态卫士建设绿色家园 汇聚发展力量创造辉煌业绩
9月20日,在小区散步的八师一五〇团退休职工毕秀芳感慨地说:“我们当初来兵团时憧憬的生活都已经实现了,特别是现在,团场树多、风沙少,环境越来越好,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幸福。”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的团场工作了40多年的毕秀芳深刻感受到大漠边缘的每一棵树、每一片绿叶,都凝聚着兵团人的心血。
传承红色基因,兵团坚持“不与民争利,不与民争水,不与民争地”,根据屯垦戍边需要,所属团场大多布局在风头水尾、沙漠边缘、边境一线。兵团分布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团场超过90个。长期以来,兵团人在新疆两大沙漠前沿和边境一线履行维稳戍边使命的同时,当好生态卫士,建设绿色家园。
65年来,几代兵团人坚持不懈与风沙斗争,开渠引水、植树造林、防风固沙、排盐治碱、节水灌溉。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边境一线,数千公里绿色生态屏障铺展开来,形成乔木、灌木、草场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沙漠边缘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创造了“人进沙退”的人间奇迹。现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库木塔格沙漠之间的塔里木“绿色走廊”绵延400多公里,森林覆盖率近20%。
兵团忠实履行生态卫士职责,采取对荒漠植被进行严格封育保护、在农田与沙漠交错边缘进行人工造林、在农田内部营造防护林网、在连队外围栽植人居绿化防护林等措施,从源头上阻止流沙迁移,减轻沙化危害,实现了标本兼治。如今,兵团团场周边基本形成了以荒漠防风固沙林、防风阻沙基干林、农田防护林、人居绿化林为主的四级生态防护林体系。
在生态环境改善的同时,兵团人居环境日趋改善。城镇自来水、天然气、集中供热基本实现全覆盖。2018年,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3.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61.1%,其中,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9.97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8.05%。
65年来,兵团发展的每一步,都凝聚着党中央的远见卓识、执政智慧和亲切关怀,凝聚着全国人民特别是新疆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凝聚着全体兵团人的团结奋斗。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立足新时代,兵团将继续创造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新业绩。(禚艺)